-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振铎的明清俗曲情缘
郑振铎的明清俗曲情缘
李秋菊
【摘要】在现代学者中,郑振铎对明清俗曲的关注独具慧眼,被赵万里誉为“提倡搜集和研究俗曲的第一
人”。郑振铎与明清俗曲颇有情缘。他不仅搜集、整理、出版或再版了明清的一些俗曲选集,为今人研究明清俗
曲作出了文献上的贡献,还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明清俗曲的发展过程、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作品价值等作了
精辟的论析,奠定了其在俗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郑振铎 明清俗曲 搜集 出版 研究
、
郑振铎先生兼有藏书家 编辑家、学者、教授、文人等多重身份,兴趣极为广泛。而引起笔者关注的是,
郑先生对明清俗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赵万里先生称赞郑振铎先生“是提倡搜集和研究俗曲的第一人”。20世1
纪,在明清俗曲这块领域,郑先生确是重要的拓荒者之一。之前,大概只有任中敏先生在《散曲概论》中对明
代小曲作了一丁点评价。郑先生对明清俗曲的关注不但颇为全面,而且独具慧眼。他不仅搜集、整理、出版或
再版了明清的一些俗曲选集,为今人研究明清俗曲作出了原始资料上的贡献,还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明清俗曲
的发展过程、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作品价值等作了精辟的论析,奠定了其在俗文学史上的地位。
郑振铎先生搜罗了不少明清俗曲集。据《西谛书目》卷五集部下曲类,他至少藏有下列几种弥足珍贵的本
子:
明末刊本《山歌》十卷,明冯梦龙辑,四册;
清刊本《霓裳续谱》八卷,清王廷绍辑,四册;
清刊本《霓裳续谱》八卷附一卷,清王廷绍辑,九册;
清道光八年刊本《白雪遗音》四卷,清华广生辑,八册;
清道光刊本《粤讴》一卷,清招子庸撰,一册;
清抄本《粤讴》一卷,一册;
刊本《新粤讴解心》三卷,题珠海梦余生撰,一册;
清光绪三年涂定中刊本《训俗外编》一卷,清黄云鹄撰,一册;
联理枝馆刊本《骈枝生踏歌》二卷,卜曙辑,二册;
清抄本《剧本》,不分卷,二十二册。
郑振铎先生去世后,其亲属遵照其生前遗愿,将他一生精心收集的藏书全部捐献给北京图书馆(今中国国
家图书馆),共17224部计94441册,其中就包括了他所收集的这些明清俗曲集。这些俗曲集,弥足珍贵,为我
们今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陈福康先生《郑振铎论》第五章《文学遗产的整理研究》中,用了近千字的篇幅,介绍郑先生对《白雪遗
音》、《挂枝儿》、《山歌》等的整理,赞赏他对明代民歌的发掘、整理与出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是出了大
力的”。
《白雪遗音》是清代的民间俗曲集,嘉庆甲子(1804年)华广生编辑,凡七百余篇,乃多方搜罗,费尽心
力而后成者。初以抄本流传,华广生、高文德、常瑞泉等都对其中俗曲评价甚高。但到民国初年,“也许因为原
1 赵万里《西谛书目序》,参见北京图书馆编著《西谛书目》,文物出版社1963年版,卷首第3页。
83
书中有些猥亵的情歌,被什么官府禁止发卖或劈版之故”,此书颇为罕见。约1925年初,郑先生从周氏言言2
斋发现了道光八年(1828年)原刻本《白雪遗音》,极为欣喜,先在《鉴赏周刊》上介绍本书的一部分给读者。
后来,为了满足大量索阅全书者的要求,他从中抄出了 134首内容比较清新健康的作品,编成《白雪遗音选》
一书,翌年十二月由开明书店出版。这是郑先生编选的第一个俗曲选集,亦是第一个俗文学选集。
当时,郑先生为何未将《白雪遗音》全书付印?原因在于:一是书中猥亵的情歌,没有勇气去印;二是书
中的故事诗、滑稽诗、小剧本,在考证上尽有许多用处,然而却没有什么文艺上的价值。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歌谣征集处(1922年改为“歌谣研究会”),采集研究民间口头流传的歌谣,很快招致
了“笑骂派”的反对与攻击。“笑骂派”人多势众。卫景周先生曾耳闻一位前清的进士嘲笑道:“可惜蔡孑民也
是翰林院出身,如今真领着一般年青人胡闹起来了!放着先王的大经大法不讲,竟把孩子们胡喷出来的什么‘风
来啦!雨来啦!王八背着鼓来啦!’……一类的东西,在国立大学中,专门研究起来了!”风气若是,郑先生虽3
然没有勇气重印《白雪遗音》全书,但能将选本付印,亦是难能可贵的了!
后来,汪静之先生编选《白雪遗音续选》,受到了郑先生《白雪遗音选》的直接影响。汪先生看见郑先生在
《白雪遗音选序》里说“原书中猥亵的情歌,我们没有勇气去印”,便想找全部《白雪遗音》来读。1927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