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伯医案论-清-曹存心.pdf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曹仁伯医案论 清 曹存心   藩署萧四爷治验丸方   人年四十阴气自平,从古至今,未尝不若是也。惟尊躯独异者,正气不足,湿痰素 多,阳事早痿耳。予偶阅医书,夜卧臂在被外者,每易招寒而痛。妇人露臂枕儿者,亦易 受凉而痛。此尊躯之病,虽非得于被外枕儿,而其起痛之因,本因于卧在竹榻。竹榻之性 寒凉者也,日日卧之,则寒凉之气未有不袭筋骨。较之前二条之偶伤经络者更进一层,所 以阳气不宣,屈伸不利,痛无虚日,喜热恶寒矣。仲景云:一臂不举此为痹。载在中门风 中也。实非真中而却类中之机,岂容忽视?现下治法,首重补阳兼养阴血,寓之以驱寒, 加之以化痰,再取经络通之,则一方制度自不失君臣佐使焉。   大熟地(八两) 归身(四两) 赤芍(二两) 附子(二两) 党参(四两) 于术 (四两)   茯苓(八两) 黄 (二两) 半夏(四两) 虎掌(一对) 阿胶(三两) 橘红(二 两) 姜黄(一两)   桂枝(一两) 沉香(五钱) 甘草(一两) 枳壳(二两) 海桐皮(二两) 风化硝 (一两) 西羌活(一两) 为末,取竹沥一茶碗,姜汁二匙,和入淡蜜水,泛丸。   卫道观前头鸣右盛   头为天谷藏神者也。面无精彩,头苦常鸣,岂非天谷内虚,神色无华乎?然头鸣右 盛,痰火必多,不得不兼顾之。   大熟地 天冬 党参(三味煮膏) 制于术 黄 龙眼肉 炙草 茯苓 远志肉 石决明 枣仁 木香半夏 橘红 阿胶 竹茹 甘菊 为末糊丸,三钱,盐汤下。   德清某   营血本亏,阴火又旺,责在先天。后天脾气不健,肝木乘之,所进饮食生痰、生饮, 贮之于胃,尚可从吐而出,相安于无事,迟之又久,走入膜外,气道不清,胀自作焉。脾 为生痰之源,胃为贮痰之器。若非运化中宫,兼透膜外,则痛势有加无已,成为胀满,亦 属易易耳。然脾统血,肝藏血,病久血更衰少。治以化痰,不得不佐以和养。古人之润燥 互用,正为此等症而设。   杜苏子 白芥子 当归 茯苓 炙草 生于术 半夏 莱菔子 大腹皮 白芍 车前子 海蜇 大 荸荠陈皮 真浓朴   嘉兴吴   大小便易位而出,名曰交肠。陡然气乱于中,却为暴病也。迟之又久,肠间秽物归并 膀胱,一饮一食都从小便而出。比之交肠症似是而实非者,良由瘀血内阻,大肠废而不 用,幽门辟为坦径,阑门不司泌别,舍故趋新,舍宽趋隘,日痹一日。窃恐元气不支而 败。此时论治必须故道复通,瘀血渐消,庶乎近理。   旋复花 青葱 新绛 归须 柏仁 荠菜花 首乌另用旧纱帽一顶,炙灰。每服一钱五分, 煮酒下。   安徽程   先生之病,素禀湿热,又挟阴虚之症也。湿者何地之气也,热者何天之气也?天地郁 蒸,湿热生焉;天地交泰, 蕴生也。生生不息之机妙合于其间,禀而受者。湿热元气混 合一家,出自先天,牢不可破,较之外感内伤之湿热属在后天者一扫而净,岂可同日而语 哉!设使薄滋味,远房帏,不过生疮动血,幼年所患等症而已。惟事膏粱,更多嗜欲,外 增湿热,内耗阴精,则脏腑荣卫常有春夏之情,而无秋冬之气,无怪乎其亥年之气风火相 煽,耳苦于鸣,岂非阳气万物盛上而跃之一验乎?当斯时也,静以养之,则脐冷齿痛以下 见症之外,犹可相安于无事,何乃火之添油喜功生事,陡然头昏面赤,一派炎炎之势。甚 至火极似水,阳不成其为阳,热不成其为热,肝经之火、督脉之阳亦从而犯上,失其本来 之面目。夫近闻引火归源,以为甘温能治火热之计。嗟乎!未闻道也。甘温能治大热者。 良以下极阴寒,真阳上越,引其火归其源,则坎离交媾,太极自安。若太阴湿热蒸动而上 者,投以清滋,尚难对待,断不敢以火济火,明犯一误不可再误之戒。然清已有法,滋亦 不少,饮食能增,身体能胖,外有余矣。而色色不能久立久坐者,即病机中万物阴阳不定 未有主也之条,际此外盛中空、下虚上实,用药实难尝见。   东垣之清燥汤、丹溪之虎潜丸,润燥合宜、刚柔协济。张氏每赞此两方,始克有赖, 何乐而不即用之耶?无如药力之所以载行者胃气也。胃属阳明,阳明中土万物所归,湿热 窃踞亦久已,薰蒸传为吐血,嗽痰,鼻塞,噫气,气便失调,正是九窍不和,都属胃病。 欲安内脏,必先清其外腑,又为要着。至于秋末冬初病甚者,十月坤卦纯阴,天已静矣, 而湿热反为之动;肾欲藏矣,而湿热反为之露,致邪令正失,能不令病者之更进一层乎? 附方谨覆。   青盐(四两) 甘草(八两) 荸荠(一斤) 海蜇(二斤) 萆 (一两) 饴糖(八 两) 刺 皮(一两五钱) 橘叶(五钱) 霞天曲(一两五钱) 十大功劳叶(一斤)   共为细末,竹沥水,泛丸。服完后,合虎潜丸全料,同合常服。   杭州汪   细绎病源,阳分比阴分更亏之候也。阴亏而用十全养荣等法,责重乎阴,寓以阳药, 本属和平之剂。良以秋分在即,燥气加临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