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299至卷300-瘟疫门.pdfVIP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299至卷300-瘟疫门.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九十九 瘟疫门     黄帝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注 乃重阴而变阳病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注 能藏其精,则血气内固,邪不外侵,故春不病温。】      水热穴论   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岐伯曰:夫寒甚则为热也。    【注 寒极生热,是热生于寒也。】     中藏经 【汉 华佗】      死脉   温病,三四日未汗,脉太疾者死。   温病,脉细微而往来不快,胸中闭者死。   温病发热甚,脉反小者死。   温病甚,脉往来不调者死。   温病腹中痛,下痢者死。   温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     活人书 【宋 朱肱】      温疫   一岁之中,长幼疾状多相似,此名温疫也。四时皆有不正之气。春夏亦有寒清时,秋 冬或有暄暑时。人感疫厉之气,故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俗谓 之天行是也。老君神明散、务成子萤火圆、圣散子、败毒散。若春应暖而清气折之则责邪 在肝,夏应暑而寒气折之则责邪在心,秋应凉而反大热抑之则责邪在肺,冬应寒而反大温 抑之则责邪在肾。仲景云: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盖伤寒者,伤寒气而作;冬温者,感 温气而作;寒疫者,暴寒折人,非触冒之过。其治法不同,所施寒热温凉之剂亦异,不可 拘以日数,发汗吐下,随证施行。要之,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 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以平为期,不可以过,此为大法。      温病   夏至已前,发热恶寒,头疼身体痛,其脉浮紧,此名温病也。冬伤于寒,轻者夏至巳 前发为温病,盖因春温暖之气而发也。治温病与冬月伤寒、夏月热病不同,盖热轻故也。 升麻汤、解肌汤、柴胡桂枝汤,最良。热多者,小柴胡汤主之;不渴外有微热者,小柴胡 加桂枝也;嗽者,小柴胡加五味子也。或烦渴发热,不恶寒与虚烦者,并竹叶石膏汤,次 第服之。麻黄、桂枝、大青龙,唯西北二方,四时行之,无有不验。若江淮间地偏暖处, 惟冬月及正初乃可用正方,自春末至夏至已前,桂枝、麻黄、大青龙内,宜加减也。     儒门事亲 【元 张从政】      立诸时气解利禁忌式   春之温病,夏之热病,秋之疟及痢,冬之寒气及咳嗽,皆四时不正之气也,总名之曰 伤寒。人之劳役辛苦者,触冒此四时风寒暑湿不正之气,遂成此疾。人之伤于寒也,热郁 于内,浅则发早为春温。若春不发而重感于暑,则夏为热病;若夏不发而重感于湿,则秋 变为疟痢;若秋不发而重感于寒,则冬为伤寒。故伤寒之气最深。然而伤寒及温热,但发 必先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脊强者,一日在太阳经故也。《内经》中虽言一日太阳者,传受 常也。亦有太阳证至了不传者,止可汗之,如升麻汤、解肌汤、败毒散、五积散之类,发 散则愈也。盖病人热甚,更以辛温,则病必转加。今代刘河间先生自制辛凉之剂,以通 圣、益元散相合,各五七钱,水一中碗,入生姜十余片,葱须头二十余根,豆豉一撮,同 煎至五七沸,去滓,分作二服,先以多半服之,顷以钗股于喉中探引,尽吐前药。因其一 涌,腠理开发,汗出周身。复将余药温热而服之,仍以酸酢辛辣浆粥投之,可以立愈。解 利伤寒湿温热病,治法有二。天下少事之时,人多静逸,乐而不劳,诸静属阴,虽用温剂 解表发汗,亦可获愈。及天下多故之时,荧惑失常,师旅数兴,饥馑相继,赋役既多,火 化大扰,属阳,内火又侵,医者不达时变,犹用辛温,兹不近于人情也。止可用刘河间辛 凉之剂。三日以里之证,十痊八九。予用此药四十余年,解利伤寒温热中暑伏热,莫知其 数,非为衍也,将以证后人之误用药者也。予尝见世医用升麻、五积,解利伤寒温疫等 病,往往发狂谵语,衄血泄血,喘满昏瞀,懊憹闷乱劳复,此数证非伤寒便有此状,皆由 辛温之剂解之不愈,而热增剧以至然也。凡解利伤寒时气疫疾,当先推天地寒暑之理,以 人参之。南陲之地多热,宜辛凉之剂解之;朔方之地多寒,宜辛温之剂解之。午未之月多 暑,宜辛凉解之;子丑之月多冻,宜辛温解之。少壮气实之人,宜辛凉解之;老耄气衰之 人,宜辛温解之。病人因冒寒食冷而得者,宜辛温解之;因劳役冒暑而得者,宜辛凉解 之。病人禀性怒急者,可辛凉解之;病人禀性和缓者,可辛温解之。病人两手脉浮大者, 可辛凉解之;两手脉迟缓者,可辛温解之。如是之病,不可一概而用。偏热寒凉及与辛 温,皆不知变通者。夫地有南北,时有寒暑,人有衰旺,脉有浮沉,剂有温凉,服有多 少,不可差元。病人禁忌,不可不知。昔有人春月病瘟,三日之内,以驴车载百余里,比 及下车,昏瞀不知人,数日而殂。又有人饮酒过伤,内外感邪,头痛身热,状如伤寒,三 四日间,以马驮还家六七十里,到家百骨节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