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形象的民族差异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典形象的民族差异性.doc

经典形象的民族差异性   [摘 要]选择汉、锡伯和哈萨克三个民族的牛郎织女传说进行比较,着眼于牛郎形象主体,揭示牛郎形象蕴含着的不同的民族审美观、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并进一步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品格,歌颂爱情、亲情以及人们改变命运的勇气和信心。   [关键词]牛郎;织女;汉族;锡伯族;哈萨克族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0 ― 0110 ― 05   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中国流传千古,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和“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称为我国的“四大民间传说”。在已有的文献记载中,“牛郎织女”的年代最为久远。早在西周时期,《诗经》中就有关于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文献记载。牛郎织女传说中体现的男耕女织、儿女成双的情节已经成为古代中国民众生活中被广泛接受的文化模式。笔者认为少数民族牛郎织女传说是汉族牛郎织女传说影响的结果;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念也支配着牛郎织女传说的发展。   一、汉、锡伯、哈萨克《牛郎织女》相关传说的叙事传统   伯、哈萨克《牛郎织女》相关传说3篇,其主要篇目和内容为:   汉族的《牛郎织女》①讲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和织女结为夫妇,之后织女被王母娘娘带走,牛郎带着两个孩子和妻子天各一方,化为牵牛星和织女星,每年七月七日鹊桥相会。锡伯族的《放牛娃和仙女》②讲放牛娃在小鹿的帮助下与仙女格格结为夫妻,一天仙女格格趁放牛娃喝醉,带两个孩子飞回天宫给母亲过寿,放牛娃在小鹿的帮助下来到天宫寻妻儿,而后又在妻子的帮助下攻破了岳母出的三个难题,但最终两人还是被岳母大人拆撒。哈萨克族的《孤儿和仙女》③讲塔则在库特老太的帮助下变得英俊,并与天鹅仙女结为夫妻,国王试图难为塔则来夺取仙女,塔则在妻子及妻子的两个姐姐的帮助下攻克国王出的三个难题,消灭了残暴的国王,与家人团聚,最终塔则被推举为国王。   本文讨论的牛郎形象是金荣华在《民间故事类型索引》400A的牛郎,此类故事类型称为“鸟妻”(仙侣失踪),金荣华先生概括如下:   一群以羽为衣的少女在池中或田野嬉戏,其中一人的羽衣被一名男子偷走。当她们变鸟飞离时,失衣的少女无法变化同行,就留下成为那个男子的妻子。两人生育子女后,妻子找到了以前所失去的羽衣,于是重新穿上,变鸟飞去,后来也来接子女同去。④   牛郎形象在汉、锡伯、哈萨克《牛郎织女》的相关传说的文本中体现为:   构成牛郎形象的元素在汉、锡伯和哈萨克民族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容。   1.牛郎的称呼   汉族故事《牛郎织女》中牛郎的名字具有富于赞美的寓意。牛郎原本叫灵儿,因为日日夜夜与老牛生活在一起,天长日久,人们才叫他牛郎。在汉语中“灵”有聪明、灵慧之义;锡伯族故事《放牛娃和仙女》中的称呼比较口语化,如小伙子、放牛娃。哈萨克族故事《孤儿和仙女》中的称呼具有表示其外貌特征的意思。“塔则”的意思是秃子,因为塔则小时候是一个秃头孩子。哈萨克族给男孩起名时,有以所生孩子的容貌而起名的习惯,如刻拉白拉(黑孩子)、阿克白拉(白孩子)等。①   2.牛郎的出生地   汉族故事《牛郎织女》表明了牛郎的具体出生地,即南阳城西的牛家庄,南阳位于今河南省西南部,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这说明河南南阳地区是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的流传地之一;除此之外,这也说明了汉族牛郎织女传说受到男耕女织农业经济的影响,传统观念倾向于安土重迁;锡伯族故事《放牛娃和仙女》中牛郎的出生地是“在锡伯人古老的家乡”。这与锡伯族的迁移历史有关,锡伯族曾数千年生息繁衍在东北大地上,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平息准格尔之乱后,清政府为了加强伊犁地区防务,将一大批锡伯人调遣到伊犁地区。所以,新疆的锡伯族故事中所说的“锡伯人古老的家乡”是指锡伯族祖先生活过的遥远的东北地区;哈萨克族故事《孤儿和仙女》中牛郎的出生地没有提及,这与哈萨克族的游牧生活、居无定所有关。   3.牛郎的外貌   汉族故事《牛郎织女》没有提及牛郎的外貌;锡伯族和哈萨克族的故事中都把牛郎描述成英俊的青年。锡伯族故事《放牛娃和仙女》中的放牛娃“英俊”、“身材匀称”;哈萨克族故事《孤儿和仙女》中的塔则是个秃头孩子,后来遇到了库特太太,“老太太给他治好了瘌痢头,体格也健壮结实起来了,脸上也有光泽了,渐渐长成了一个精明强干的小伙子。”仙女看到他那么英俊,对塔则产生了好感。锡伯族和哈萨克族故事侧重于牛郎的外貌描写,这与他们长期生活在草原,受外物影响相对较大有关。   4.牛郎的主人   汉族故事中牛郎和主人有血缘关系,而锡伯族和哈萨克族故事中没有血缘关系。汉族故事《牛郎织女》中的牛郎和哥哥嫂子生活在一起;锡伯族故事《放牛娃和仙女》中的放牛娃是一个孤儿,“靠给人家放牛为生”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