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商事法第一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PA商事法第一编

民 法 概 要 授課教授: 第一編 總 則 第一章 權利主體(一):自然人 壹、權利能力 貳、行為能力 參、人格權的保護 壹、權利能力 壹、權利能力 ◆法律規定: 民法第6條:「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 民法第7條:「胎兒以將來非死產者為限,關於其個人利益之保護,視為既已出生。」 貳、行為能力 ◆法律規定: (一)完全行為能力人: 民法第12條:「滿二十歲為成年」 民法第13條第3項:「未成年人已結婚者,有行為能力。」 (二)限制行為能力人 民法第13條第2項︰「滿七歲以上之未成年人,有限制行為能力。」 (三)無行為能力人 民法第13條第1項:「未成年人已結婚者,有行為能力。」 參、人格權的保護 參、人格權的保護 ◆法律規定: 民法第18條:「人格權受侵害時,得請求法院除去其侵害;有受侵害之虞時,得請求防止之。(第1項) 前項情形,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得請求損害賠償或慰撫金。(第2項)」 民法第19條:「姓名權受侵害者,得請求法院除去其侵害,並得請求損害賠償。」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因故意或過失 ,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第二章 權利主體(二):法人 壹、法人的種類 貳、法人的能力 壹、法人的種類 貳、法人的能力 (一)權利能力: 民法第30條。 民法第40條第2項。 (二)行為能力: 民法第27條規定 (三)責任能力: 民法第28條 第三章 權利客體:物 壹、動產及不動產 貳、主物及從物 參、原物與孳息 壹、動產及不動產 一、物: 二、不動產: 民法第66條第1項。 最高法院63年第6次民庭決議 三、動產: 民法第67條 貳、主物及從物 第68條規定:「非主物之成分,常助主物之效用,而同屬於一人者,為從物。但交易上有特別習慣者,依其習慣(第1項)。主物之處分,及於從物(第2項)。」 參、原物與孳息 一、天然孳息: 民法第69條第1項規定 二、法定孳息: 民法第69條第2項規定 第四章 法律行為 壹、法律行為的意義 貳、法律行為的分類 參、法律行為的要件 肆、無權處分 壹、法律行為的意義 法律行為,是指以意思表示為要素,因為意思表示而發生一定私法效果的法律事實。 貳、法律行為的分類 一、單獨行為、契約行為 二、債權行為、物權行為、準物權行為 三、要式行為、不要式行為 四、要物行為、不要物行為 五、要因行為、不要因行為 參、法律行為的要件-1 一、當事人具完全行為能力 (一)無行為能力人所為法律行為的效力 民法第75條 (二)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為法律行為的效力 二、標的可能、確定、適法、妥當 參、法律行為的要件-2 三、意思表示建全無瑕疵 (一)虛偽意思表示 ?單獨虛偽意思表示(心中保留):民法第86條 ?通謀虛偽意思表示:民法第87條第1項 (二)錯誤 民法第88條 民法第89條 (三)詐欺脅迫 民法第92條 參、法律行為的要件-3 四、特別生效要件 (一)條件 1.停止條件:民法第99條第1項 2.解除條件:民法第99條第2項 (二)期限 1.始期:第102條第1項 2.終期:第102條第2項 肆、無權處分 所謂「無權處分」,指的是無權利人以自己名義,就權利標的物所做的處分行為。 第五章 代理制度 壹、代理的意義 貳、代理的種類 參、代理權的限制:自己代理或雙方代理的禁止 壹、代理的意義 代理係指代理人基於本人授權或法律規定,以本人名義代為或代受意思表示、法律行為,而意思表示、法律行為之法律效果歸屬於本人(民法第103條) 。乃是將法律行為做成者與法律效果歸屬者分離的一項制度。 貳、代理的種類 一、法定代理、意定代理 二、有權代理、無權代理 參、代理權的限制: 自己代理或雙方代理的禁止 民法第106條規定:「代理人非經本人之許諾,不得為本人與自己之法律行為,亦不得既為第三人之代理人,而為本人與第三人之法律行為。但其法律行為,係專履行債務者,不在此限。」 第六章 消滅時效 壹、消滅時效的期間、起算以及效力 貳、消滅時效中斷 壹、消滅時效的期間、起算以及效力 一、一般期間:民法第125條 二、特別期間: (一)五年短期時效:民法第126條 (二)兩年短期時效:民法第127條 貳、消滅時效中斷 民法第一二九條第一項規定了時效中斷的事由:「消滅時效,因左列事由而中斷:一、請求。二、承認。三、起訴。」 第七章 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 民法第一四八條規定:「權利之行使,不得違反公共利益,或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依誠實及信用方法。」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