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华山人诗说-清-厉志.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华山人诗说  (清)厉志 撰   ●白华山人诗说卷一   所谓“不薄今人爱古人”者,此须活着,古之中亦有今在,不必尽取今人也。如汉、 魏以逮陈、隋、汉、魏、晋、宋是古,齐、梁、陈、隋是今。全唐之诗,初盛是古,中晚 是今。学古体诗者,就古之古学之;学近体诗者,就古之今学之。自兹以下,亦竟非无可 取法者,但间有可取法者,仍是从古之古、古之今来也。   学古人最难,须以我之性情学问,暗暗与古人较计,所争在神与气,貌袭者不足道 也。   直而能曲,浅而能深,文章妙诀也。有大可发挥,绝可议论,而偏出以浅淡之笔,简 净之句,後人之虽什佰千万而莫能过者,此《三百篇》之真旨,汉、魏人间亦有之。   少陵在唐人中固是天厩神骏,生平好作马诗,无一首不佳,亦无一首不为自己写照。 读至“顾影骄嘶自矜宠”,千载下令人泪落盈把。   汉、魏七古皆谐適条畅,至明远独为亢音亮节,其间又迥辟一途。唐王、杨、卢、骆 犹承奉初轨,及李、杜天才豪迈,自出机杼,然往往取法明远,因此又变一格。李、杜 外,高、岑、王、李亦擅盛名,惟右丞颇多弱调,常为後人所议。吾谓其尚有初唐风味, 于声调似较近古耳。   予小时颇喜作了然语,後知其不可,痛改之。夫作诗之异于说话者,以其有所酝酿而 出,非若说话之可以直情迳遂也。故虽语极清脆,亦极有趣味,虽人人称诵之,而予终以 为不然。   任著一口气,逞著一管笔,滔滔写来,自为大才,亦殊非不佳,只是去古远了。   人读太白诗,曰此李诗也。读少陵诗,曰此杜诗也。不知李、杜仍不是自己生造出 来,不过古人善于学古,无甚痕迹,细心求之,其针线分明在也。   阮步兵《咏怀》诗,有说是本《雅》,有说是本《骚》,皆言肖其神耳。於此可以悟 前人学古之妙。   王介甫采集杜诗,辨别真伪,可谓巨眼人也。而於太白诗,以为“识见汙下”,何其 能识杜诗者,不能识李诗耶?   意味气韵,古人各有专长,少陵实能兼之。常将此四者并聚胸中,偶一感触,遂并起 而应之,故其诗独胜人一地。後人不能具此四美在胸,如何能学步也!   偶读少陵《得舍弟消息》“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八句,觉其情意之厚,随所遇 而无不足,灵均、思王,亦只此一副情意耳。   “色与春庭暮”,“春庭”二字,能包得许多色泽在内,粗心人恐未之省也。   古今诗人,推思王及《古诗》第一,陶、阮、鲍、左次之,建安、六朝又次之。唯少 陵能兼综其意与气,太白能兼综其情与韵。但情韵中亦有意气在,意气中亦有情韵在,不 过两有偏胜耳。李唐以下之诗,安有逾此二公者?   王荆公诗,山谷以为学三谢。欧阳公自言学太白、退之;喜畅快,又似长庆。山谷自 言学少陵。子瞻学刘梦得,学白乐天,晚年自言学渊明。诸公所学,亦皆所当学也。然不 必学诸公,学诸公所学可也。诸公唯七言近体,有可学处。   太白诗只须用仰,少陵诗直须用钻。   行地之水莫盛于河,河之发源实本星宿,所谓星宿者,以其所出众也。学问之道,何 独不然!   诗之所发皆本于情,喜怒哀乐一也。读古人诗,其所发虽猛,其诗仍敛蓄平易,不至 漫然无节,此其所学者深,所养者醇也。今人情之所至,笔即随之,如平地注水,任势奔 放,毫无收束,此其所学未深,而并不知养耳。   或谓文家必有滥觞,但须自己别具面目,方佳。予谓“面目”二字,犹未确实,须别 有一种浑浑穆穆的真气,使其融化众有,然後可以独和一俎。是气也,又各比其性而出, 不必人人同也。体会前人诗便知。   学古诗最要有力,有力则坚,坚则光焰逼人,读之只觉其笔下自有古气,不觉其是学 古得来,此方是妙手。无力则松,松则筋络散漫,读之兴味索然,只觉其某句是从某处脱 来,某字是从某处窃去,此便不佳。   古人诗多炼,今人诗每不解炼。炼之为诀,炼字、炼句、炼局、炼意,尽之矣。而最 上者,莫善于炼气,气炼则四者皆得。所谓炼气之文,《三百篇》後竟不多见。   作诗原要有气势,但不可瞋目短後,剑拔弩张,又不可如曹蜍、李志之为人,虽活在 世上,亦自奄奄无生气。其要总在精神内敛,光响和发,斯为上乘。   三五岁时,随母往汲,天方初霁,寥廓明净,仰视之,告母曰:“天之高,儿知之。 ”母曰:“天之高,孰不知之?”又曰:“天之高,儿实知之。”母曰:“痴矣。天之 高,孰不知之?”不知目中所见,高之实地,与混言高,固自有辨。当时也说不出,只自 觉天之高,实知之而已。学问中亦有此一境。   太白七古短篇,贺季真称其为精金粹玉,是真知太白者。然不读鲍明远乐府,其佳妙 从何处识来?   阮亭云:“唐诗主情,故多蕴藉;宋诗主气,故多径露。”吾谓唐诗亦正自有气,宋 诗但不及其内敛耳。五言古凡率句、拙句,甚至俗句,都还不妨,最怕是有懈句。   予在章安,有“

文档评论(0)

810145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6004414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