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综合发6000亩油茶申报项目
小悟乡胡庙村农业综合开发1000亩
油茶申报项目
孝昌县是湖北省面积较大的山区县,现有山场面积280万亩。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优越的水热条件,年降雨量1100-1500mm,无霜期179-244天,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为4935.7℃,全县土壤属大别山变质岩系,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在5.5—6.5之间,土壤深厚肥沃,其光、热、水、土壤等自然条件都适宜油茶生长。
孝昌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早在60-70年代,全县就发展成片油茶林5万亩,由于当时人们对油茶价值认识不够,市场开发不足,影响了群众积极性,油茶逐渐被板栗和茶叶取代,现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3万亩,年产油茶籽30多吨。
近年来,国家对油茶产业十分重视,把油茶作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战略地位来考虑,在全国掀起了油茶发展的热潮。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孝昌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把油茶生产列为继栗、茶之后的又一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成立了油茶开发领导组和办公室。近年来,我县改造低产茶园3万余亩,新发展油茶规模基地1万余亩,计划到2014年全县油茶,面积达到15万亩,建立油茶良种育苗基地200亩,年可培育油茶良种嫁接苗250万株。市场看好。但受原料来源的限制,不仅不能满负荷生产,而且成本难以降低,急需在县内建立大规模的原料基地,以确保公司的快速发展。
项目所在乡镇,小悟乡地处孝昌县东北部,全乡辖小悟乡现辖界岭、大悟、胡庙、凤砦、项庙、向阳、会亭、汤砦、跳沟、叶庙、小悟、陆冲、柳林、龙泉、刘河、阳林、毕架、熊畈、何庙、七里、四方、田堂、陈井、观音、张冲、黄湾、石堰、老屋、中分、塘角、青石、桥湾、田山、万冲等34个行政村,199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为126.3平方公里。2002年,全乡总人口数为33422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0794人。耕地面积为13949亩,其中水田面积为9801亩,旱地面积为4148亩。全乡农业总产值为3756万元,多种经营产值为3164万元,乡镇工业产值为11940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272万元,乡镇企业产值为19280万元,预算内财政收入为153.5万元,人均财政收入为45.93元,万元产值创财政收入125.60万元。群众对发展油茶生产积极性十分高涨。
一、制约项目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总体来说,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经营方式落后,设施没有根本改善;农民整体素质不高,观念落后,缺乏投资资金来源;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生态环境较差。具体表现为:
1、农民观念落后,可支配收入偏低。从调查中发现,目前项目区有68%的农户发展缓慢都属于思想不解放、发展观念陈旧。思想仍然停留在小富即安、小农经济这个温饱型状态。主要表现:一是受传统思想束缚,不愿调整结构。过去那种“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种田,养鸡为换个油盐钱,种田混个肚儿圆”的思想和做法,在农村仍占较大的比重,这部分农民考虑吃饭过多,不敢去发展。目前在山区农村,绝大多数农民对市场经济认识不够,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对市场信息反应迟钝,害怕失败,怕担风险,啥项目都是等级别人先发展,观望别人去发展,结果在高峰期没有发展,等到下决心再去发展时,市场价格又下滑了。三是对政府依赖性太强,不主动去发展。调查中发现有少数农户家庭虽有积蓄但不投资不发展,有少数农户的确没有资金投入,更不主动去想办法,这些人依靠政府来投资、依靠干部来帮助的思想比较严重,否则就不发展,在考虑自己家庭的经济效益方面缺乏主动性。此外,由于山区农业劳动生产率低,非农产业发展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农民素质偏低,进城就业数量少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农民收入偏低,而可支配收入不高,也在客观限制了农民的投资选择,从而导致山区农村整体上生产性投资不足,形成一种贫穷恶性循环。
2、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缺额良好的发展环境。自然条件恶劣,发展环境不优,是山区农村发展缓慢的又一突出问题。条件制约主要体现在:一是基础设施差。主要是交通和通讯两个方面。山区农村远离城镇,交通不便,通讯闭塞,不能及时了解市场经济信息,这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二是生产投入短缺。发展需要投入,发展也需要技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落实,农民的负担虽然有所减轻了,但发展生产投入难的问题仍然突出,致使许多项目、好产业因无力投入而被迫下马。三是劳动力素质低。当前,山区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尤其是45岁以下的劳动力,只要有门路,都想出去打工赚钱,但由于缺少一定的文化和技能,仍有不少人只能留在家里靠种养业度日。
3、村干部恶主不强,缺额带头创业精神。俗话说“干部带头,群众加油”,但山区农村干部由于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只要维持本村的稳定,不出大问题,能保证基本的日常生活需要,简单地说,就是能使日子过下去,不必费神费力地去发展农村经济,认为发展农村经济是上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