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1单元检测.201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第1单元检测.2012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是古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重农” A.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B. C.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巩固统治 D.促进了历朝经济的发展 2.《孟子》黄河洪水泛滥殃及当时历史发展趋势,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 A.专力治黄???    B.各,统一治黄 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3. ①看到农民正在用曲辕犁耕田②看到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③买到长沙铜官窑烧制的粉彩瓷器④坐“俞大娘航船”在江西至淮南之间观赏沿海风光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5. A.黄河中下游分布着许多城市 B.河运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 C.城市大都是某一区域的重要中心 D.有的城市出现称作“市井”商业区 6.“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B.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与发展 C.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9.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位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 ①海瑞正确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②丘浚客观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③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④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 A.①② B.②③ C.③ 11.史载,道光时(1820—1850年)“湖丝出洋,其始运至广东,其继运至上海”。它反映的是 A.因“海禁”政策,湖丝只能从广东、上海出口B.道光年间,湖丝先从广东后自上海出口 C.鸦片战争后,湖丝方出口海外D.道光年间,湖丝仅在上海出口 1. A.手工工场兴起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13.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 A.盛泽镇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代已开始形成以“市”为标志的商业中心 C.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D.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 15. A.建立起地方监察机构 B.突破了“市”的时空限制 C.创制了木活字和铜活字 D.出现了新的文学体裁——“词” 16.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17. A.休养生息 B.限制商人 C.禁止经商 D.反腐倡廉 18.清乾隆年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 材料四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