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汉江中下游河流生态需水量研究详解.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江中下游河流生态需水量研究 1 2 张旭 ,吕文丽 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南京(210098 ) 2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 E-mail :ilovebaby3@163.com 摘 要:本文结合汉江中下游这类南方河流面临的水资源紧缺与水环境恶化问题,分析了各 种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建立了分别基于水文学与水力学的河流生态 需水量计算模型。经汉江中下游河道多个不同河段、不同典型年、年内不同丰枯季节的河流 生态需水量计算研究,得出了该河流分段生态控制流量,为河流生态需水量计算理论的发展 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丹江口水库的合理调控以及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 供了依据。 关键词:河流生态需水,南水北调中线,汉江中下游 中图分类号:TV1, X171, TV68 半个多世纪以来,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防洪减灾、发电、灌溉、供 水等保障体系,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如:(1)大量水库建 设及其不合理调控,导致下游河道流量减少,水生生物退化,泥沙淤积,河道萎缩与两岸景 观破坏等;(2 )大量堤防及闸站建设,隔断了许多河流干支流的天然联系,影响了河流自然 形态等;(3 )快速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对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保障运行管理提出了更 多、更高、更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人水争地”现象,一些水库下游河 道、蓄洪滞涝洼地(塘堰)等湿地生态消失。如何统筹规划、合理设计、优化调控流域水利 水电工程,维持河流基本生态需水,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多样性,防止河流退化与 咸水上朔,实现河道冲淤平衡与人水和谐,则是现代水利建设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 一。 早在20 世纪40 年代,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就开始关注河道内流量问题,并提 出了“最小生态流量” (minimum ecological flow )的概念。但直到80 年代末,河道生态环境 需水及其相关概念[1]才得到人们普遍认同,并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归纳起 来,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根据水文历史资料进行河流流量分析,提出了一些基于水文学分 析的方法,例如Tennant 法等;二是根据河道断面参数判断河流所需流量,形成了基于水力 学分析的方法,如科罗拉多州水利局(Colorado Water Conservation Board )专家提出的 R2-Cross 法。三是将水力分析与生境评价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生境适宜性评价和模拟的方法, 如IFIM/ PHABSIM 法等。 国内对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起步于20 世纪90 年代,但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大多是引用 国外现有方法,针对西北、华北、东北等具体应用背景问题展开的,至今仍缺乏系统的生态 需水定量计算方法与标准。 我国南方地区降雨径流时空分布差异性很大,河道流量时涨时落,水生生物种群数量都 较多,但河流水质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大量防洪、发电、灌溉等工程对水流连通性与渔类等 水生生物繁殖生存环境影响频繁,城市化与农业的发展又常导致湖泊、河流等湿地面积消减。 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南方河流生态需水量计算理论与方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之一。 本文旨在结合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管理问题,通过多种河道生态需水 - 1 - 量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研究,为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与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1 河流生态需水量内涵与特征 目前,国际上对河流生态需水还没有统一明确的概念。Gleick(1998)[2]给出了基本生态 需水的概念框架,即提供一定质量和一定数量的水给天然生境,以求最小化地改变天然生态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