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德勒与鲁曼的相互参照 从社会理论视角出发的一次交流 .PDFVIP

基德勒与鲁曼的相互参照 从社会理论视角出发的一次交流 .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德勒与鲁曼的相互参照 从社会理论视角出发的一次交流 .PDF

7 2 93-122 2017 7 DOI: 10.6123/JCRP.2017.016 基德勒與魯曼的相互參照: 從社會理論視角出發的一次交流* 蔡博方** 摘要 Friedrich Kittler Niklas Luhmann Michel Foucault Marshall McLuhan 關鍵詞:弗里德里希.基德勒、尼可拉斯.魯曼、媒介理論╱社會理論、技術媒 介、成功媒介 * 2016 Friedrich Kittler ** Email: pofang@.tw 2017 2 28 2017 5 16 94 JCRP, 7(2), July 2017 壹、前言 從2000 年以來,關於弗里德里希.基德勒(Friedrich Kittler )的研究發展 迅速 (Gane, 2005; Ikoniadou Wilson, 2015; Niekerk, 2015; Sale, 2015; Scott, 2016; Winthrop-Young Gane, 2006) 。相對於他早期關於浪漫主義文學、晚期關於古希 臘文化的研究,基德勒著作受到較多研究者關注的部分,是中期著作之中關於傳 播媒介與現代社會的一些關鍵論題 (Kittler, 1986/1999; Winthrop-Young, 2011) 。目 前的基德勒研究主要的脈絡有二:傅科(Michel Foucault )的重要修正者,或麥 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 )重要修正者。 一者,是把基德勒視為延續傅科知識考古學的論述分析者,並進一步以 「媒介」作為論述的物質基礎。基德勒在《論述網絡,1800/1900》( Discourse Networks, 1800/1900 )的分析指出,19 世紀各種新興媒介(聲音、影像、文字) 的複雜發展,已經轉化啟蒙時期以降的「文人共和國」(republics of letters )並 使其分裂 (Kittler, 1985/1990 )。因此,如傅科所進行的論述分析,其物質基礎不 再只是「書寫」,而是各種新興的技術媒介。知識與論述以「書籍」與其相關文 字作為主要承載介面的時代已經過去,從 19 世紀末開始出現的是更為紛雜的狀 態,需要將不同媒介的特性與彼此之間的匯流關係,重新納入研究者的考察。 這個關鍵修正,為許多研究者開啟了新的媒介史研究,同時,可見於近年來新 興的「媒介考古學」(media archeology )(Ernst, 2012; Huhtamo Parikka, 2011; Parikka, 2011, 2012; Zielinski, 2005) 。 除此之外,另一種研究脈絡則是把基德勒視為麥克魯漢之後的媒介技術論 者。在麥克魯漢「媒介即訊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經典命題的基礎上, 基德勒進一步分析不同媒介分流與匯流的多重過程。在《留聲機、膠卷、打字機》 ( )一書,基德勒開展了一種「兼顧分化與匯流」 Gra

文档评论(0)

yanchu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