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鸿渐形分析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毕业论文(本科)
毕 业 论 文题目:评钱钟书《围城》中方鸿渐的形象
姓 名: 牟克毅
学 号: 20081620030661
指 导 教 师: 张青莲
完 成 日 期: 2010.5.25
分 校: 白银电大郭城工作站
?甘肃电大开放教育2010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分校: 白银 工作站 郭城职中 班级代号:08秋汉语言 学生姓名:牟克毅 学号081620030661
指导教师评语及
评分 成绩评为分。
签 字(盖章) 张青莲 2010 年 5 月 6 日 答辩小组
评价意见
及评分
答辩通过,成绩评为 分
签 字(盖章)乔仲良张青莲2010年5月 6 日 分校集中实践环节指导小组意见
审 核 通 过
签 字(盖章) 2010年5 月 20 日 省电大集中实践环节指导委员会审核意见
签 字(盖章) 2010年 5 月 日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钱钟书在《围城》中塑造的方鸿渐这一人物形象。?一、事业上一败涂地。方鸿渐远赴三闾大学教书,这可看作他事业的开端。然而三闾大学一片乌烟瘴气,方鸿渐在现实面前,懦弱、没有反抗能力,从而被排挤解聘。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推荐下到一家报馆工作。后来,方鸿渐看到朋友的朋友因为民族气节辞职了,也愤而继之,不愿为敌伪服务。二 、家庭中危机四伏。方鸿渐和孙柔嘉结婚,实际上是事业失败的打击令他想找一个感情的依靠而已。进入了“金漆的鸟笼” 他们性格不同新家和旧家的矛盾又激化了他们之间的冲突
评钱钟书《围城》中方鸿渐的形象
《围城》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以无与伦比的讽刺艺术魅力和解析旧中国都市知识分子怯懦人格根源及透辟的现实主义魅力而获得了“现代《儒林外史》”的美称。《围城》以其深厚丰富的思想内涵给读者以深刻的人生启迪。《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作为旧中国都市的知识分子,在接受了西方现代化新思潮的洗礼后,成为特定时代下中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畸形儿”,正因如此,使其在性格上产生了很大的矛盾性。方鸿渐性格中的最大特点是“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常常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发自本性的怯懦,迷茫和盲动性。”这种矛盾使他在事业上一败涂地;家庭中危机四伏,也导致了他身陷“围城”的必然人生。在其悲剧形成的同时,方鸿渐的形象塑造也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本文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方鸿渐的事业、爱情婚姻、围城人生、讽刺意义。
一、事业上一败涂地
方鸿渐在事业上可以说是很失败的。在家境中落的情况下,受岳丈大人的资助在留学期间而处处依靠赵辛楣工作还是难保,在大学赵辛楣因寂寞难耐而做出出格事件,狼狈而走后,方鸿渐也大势已去,不得不离开。是外界的交际玩弄权术是方鸿渐所学不来的,也是他为人嗤之以鼻的,因而更加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处处碰壁,处处失败
二、家庭中危机四伏
方鸿渐在更是事业失败的打击令他想找一个感情的依靠进入了“金漆的鸟笼”,被亲戚看不起,被太太那无聊的唠叨、不休的吵闹所苦恼和困扰。再加上他们性格不同,的确很难相容小说用了近七分之一的篇幅描写方鸿渐家庭的矛盾,形象地表现了方鸿渐深陷婚姻“围城”的痛苦。
方鸿渐之所以有这样的性格特点,有这样失败的命运,关键就在于他处于中西文化碰撞过程中目状态以及因此而产生的社会生活中当然也有他作为一个“人”的本性在内。在工作生活方面,他有天赋的想象力,能看穿恶劣环境而不能自拔,虽嘴上机敏但内心懦怯无能”面对各种各样的人事他更显得手足无措。“这个笼罩全书的象征性结构所要表明的,正是现代人对自己生命处境的理思考。”也是作者借主人公人生之旅程来反思人生,反思中西方文化碰撞时期的人生处境。……批判了国难当头的知识分子不能救国救民,救国图存,而且连自己的心灵尚不能拯救,达到了作者想要写出某一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的目的。
2.无用的方鸿渐形象似有多余人的意思,但实属影射政府的无能,官场的腐败。我认为作者善于借方鸿渐的所为来讽刺影射国民政府的软弱不抗日、不抵抗的政策。如:方鸿渐、赵辛楣初次见面,赵辛楣以方鸿渐为情敌而“大打出手”,而方鸿渐偏像这几天报上战事消息所说的,“保持实力,作战略上的撤退。”这句话是国民党报纸为自己在日寇进攻面前狼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