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古城南京古城的对比.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荆州古城南京古城的对比

荆州古城与南京古城的对比 南京古城旅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古城人为破坏严重: 解放后,三分之一的城墙被拆除,自1992年以来,南京的古都风貌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南京先后以“交通”为由,强行从保护街区中打通中山南路延伸线(不啻为南京的平安大道),大批传统民居被拆除——拓路;而1985年南京存有南唐以来石拱桥22座,现仅存内外五龙桥、玄津桥、九龙桥、竺桥4座尚为完好,其它均被“改造”——拆桥;尤为甚者,竟然在中华门西、清凉门南、玄武门北的明城墙上打开三个豁口修路——破城;而当地官员为了“亮化”城市,竟然一次性砍伐民国法桐3000多棵,直到2000年,朱镕基总理视察时指南京“要多种树,种大树,多栽花”后,才被迫停止——砍树。这“拓路、拆桥、破城、砍树”,加之房地产开发,仅仅在十年之内,就将满城法国梧桐,到处是历史建筑的古城破坏殆尽。与此同时,老城各处在以“旧城改造”为名进行着房地产开发项目。以新街口为中心向外发散,历史街区被接连拆除。新街口往南的城南地区,1995年拆至白下路一线,99年拆至三山街一线,今天已经逼近南门中华门;往北,2003年拆除的邓府巷街区是城北地区最后一块明清古街区。1992年以来的旧城改造中,至少已有80处各级文保单位遭到破坏。六朝以来,从王谢世家、南唐风雅,到明清的画船箫鼓,这1800年的城南历史街区,即将荡然无存。,多以投资少、见效快的中小项目为主,相当一部分景点建设存在点小、分散、参与性差的弱点,难以有“大手笔”的项目,形成不了规模,知名度也不高,加上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不够,景点老化,没有形成“大投入、大产出”的大旅游产业态势,使得我市景点布局基本没有突出的变化,除中山陵、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外,尚未有新旅游拳头项目推出,造成游客对景点陈旧、单调的心理感觉,削弱了我市在海内外的招徕力,给旅游市场开发增加了难度。 南京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但由于战争等原因造成古迹破坏严重,点多分散,诸多名胜只有文章记载中留存,客观上给旅游资源开发带来很大难度。 宣传力度不够 除了秦淮河畔的夫子庙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外, 像1912、长江路、湖南路等旅游特色街区还没有广泛的为国人所知。最近规划的1912非常典型,也很有特色, 但是宣传力度不够。在旅游宣传促销形式上比较单一, 主要是通过电视推广, 亲友、报刊、广播、书籍这四种传统的途径虽也占有一定比例, 但还不足三分之一, 而当今社会广泛使用的互联网却未能成为外地游客获取南京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 旅游管理体制不顺,行业管理尚未纳入正轨,旅游市场难以统一规划、管理 目前我市的旅游管理体制仍处在多头管理、部门分制、职责不清的状态。从横向上看,旅游市场涉及到旅游、园林、文物、宗教、文化、交通等方方面面,多部门各管一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统一,在产品开发、市场管理、宣传促销等方面缺乏全局意识,给统一规划、管理带来很大难度,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需要。从纵向来看,省、市旅游管理交叉重迭的矛盾比较突出,管理关系没有理顺,既没有实行属地管理,也没有明确分级管理,责、权、利不统一,审批与管理不统一,行业管理尚未进入规范化轨道,市场呈无序状态。 旅游资源开发不够、投入不足 部分景点老化、退化严重,作者最近实地进行了考察、仅旧“金陵四十八景”现在尚存的已不足一半;有的新景点开发盲目,起点低,水平低,重复建设,缺乏特色;还有众多极具旅游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没有得到开发或是开发不够,十分可惜。 相关政策及对策 对古城保护颁布的政策 在199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中编制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从规划实施的总体情况看,南京的城市建设和古都风貌的保护工作基本上是按规划实施的,对南京城市建设和古都风貌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保护、控制、开发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名城保护在城市经济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主要在保护力度、总体风貌(特色)塑造、文化内涵显现和潜在效益的发挥上,与同类城市比较、距规划要求和市民期望仍有一定差距。根据市政府关于开展南京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工作的总体安排,在2000年总体规划开始调整的基础上,同时开展了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调整工作。规划的调整是在继承现行规划构思和框架的基础上,针对名城保护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体系,确定保护的重点和措施。在南京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总体方案得到建设部认定后,又对保护规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深化,并于2002年5月27日通过了专家评审。专家组认为本次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原保护规划框架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变化调整完善了环境风貌保护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增加了对地下文物保护区的保护要求等内容,对指导快速发展时期的城市建设、保护好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非常及时和必要。 鼓励旅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