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朝梁陈之际阶级关系的变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南朝梁陈之际阶级关系的变迁

论南朝梁陈之际阶级关系的变迁 ——以侯景之乱为中心的考察 历史文化学院 张文富 指导教师 卫广来教授 【摘要】侯景之乱是南北朝后期爆发的一次重大军事叛乱。侯景之乱不仅对萧梁,而且对南朝后期的社会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鉴于侯景之乱的严重后果,陈寅恪先生曾指出:“侯景之乱不仅于南朝政治上为巨变,并在江东社会上,亦为一划分时期之大事”。[1]本文以侯景之乱为中心考察南朝梁陈之际阶级关系的变迁,进一步探讨门阀士族阶层社会地位的急剧下降与庶族阶层社会地位的快速上升;进一步探讨奴婢流民阶层社会地位的变动;进一步探讨私人武装的发展与江南土著豪强的壮大。 【关键词】侯景之乱 门阀士族 庶族 豪强 奴婢 幕兵 侯景之乱是南北朝后期爆发的一次重大军事叛乱,因其发生在萧梁境内,故给萧梁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使之分裂乃至灭亡,并对日后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有很大的影响。鉴于侯景之乱的严重后果,陈寅恪先生曾指出:“侯景之乱不仅于南朝政治上为巨变,并在江东社会上,亦为一划分时期之大事”。[2]关于侯景之乱的起因、经过、结果,史籍记述甚详,后世论者颇多,其间虽不无歧异之处,也已剩义不多。然而,关于侯景之乱对南朝梁陈之际阶级关系变迁的影响,却少有专题论述。本文通过侯景之乱考察南朝梁陈之际阶级关系的变迁,进一步探讨南朝梁陈之际士族阶层社会地位的急剧下降与庶族阶层社会地位的快速上升;进一步探讨南朝梁陈之际奴婢流民阶层社会地位的变动;进一步探讨南朝梁陈之际武装集团内部阶级结构的变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南朝梁陈之际门阀士族阶层社会地位的急剧下降 东汉时门阀士族阶层开始形成,经过曹魏、西晋、到东晋时期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典型的门阀政治,门阀士族地主垄断了绝大多数政治、经济领域,庶族地主几乎无问津余地。物极必反,自刘宋以后,门阀士族的政治经济实力,就开始从顶峰上一步步坠落下来,庶族地主阶层的力量开始逐步上升,历齐、梁、陈,始终是门阀士族地主力量日益衰弱与庶族地主阶层日益兴起的历史过程。这是许多前辈学者的共识。造成这种历史演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且有些学者也论述了这些根源,其中南朝后期爆发的侯景之乱对此时门阀士族阶层社会地位变迁的影响是至为明显的。 在侯景之乱中,南朝梁陈之际门阀士族阶层遭受了全方位的、具体的、毁灭性的打击。侯景之乱所侵扰的区域为建康、三吴等地,这正是江南门阀士族聚居之地。侯景在叛乱之前即已做好了打击江南门阀士族的思想准备。《南史:侯景传》记载“景请,娶于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景恚曰:‘会将吴儿女以配奴’。”[3]这表明侯景对江南门阀士族已痛恨至极。侯景大肆屠杀江南门阀士族地主,使其数量剧减。侯景攻打建康时,“初,景至,……既攻城不下,人心离阻,又恐援军总集,众心溃散,乃纵兵杀掠,交尸塞路,富民豪家,子女妻妾,悉入军营。及筑土山,不限贵贱,昼夜不息,乱加殴捶,疲羸者因杀以填山,号嚣之声,响动天地。”[4]侯景生性残暴,杀人如同儿戏,“于石头立大椎,有犯法者捧杀之,常告诫将曰:‘破栅平城,当尽杀之’。故诸将每战胜,专以棼掠为事,斩刈人如草芥,以资取笑。”[5]由此可见,侯景屠杀了很多人,其中必有普通百姓,但主要的还是门阀士族地主,原因在于江南门阀士族地主才是侯景的敌人。 在侯景之乱中,江南门阀士族地主因饥饿而死者,也不在少数。如《资治通鉴》卷163《梁纪》梁武帝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五月条所云:“高祖之末,建康士民服食、器用,争尚豪华,粮无半年之储,常资四方委输,自景作乱,道路断绝,数月之间,人至相食,犹不免饿死,存者无一二。贵戚豪族,皆自采梠,填委沟壑,不可胜纪”。又如《资治通鉴》卷163《梁纪》简文帝大宝元年(公元550年)四月条说:“时江南连旱蝗,江、扬尤甚,百姓流亡,相与入山谷、江湖,采草根、木叶、菱贝而食之,所在皆尽,死者蔽野,皆鸟面鹄形,衣罗绮,怀珠玉,俯伏床帷,待命听终。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由此可知,建康城内的显赫贵人多被杀戮或饥饿而死,就连江、扬之间的广大地区的门阀士族地主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对此北齐颜之推曰:“梁世士大夫……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6]梁门阀士族地主阶层在侯景乱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觉,……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7]在屠杀、饥饿、疾疫困迫下“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余家,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8]故陈寅恪先生说:“梁末之乱,为永嘉南渡后的一大结局。南朝士族在经过数百年腐化之后,于梁末被全部消灭。”[9] 正处于日暮西山之时的江南门阀士族地主,“自荒乱以来,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10]在侯景之乱的暴风骤雨下,其政治、经

文档评论(0)

381697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