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7.26行测模拟
言语理解
1.在现代民主制国家中,法律至少在形式上追求六个方面的价值目标,即平等、民主、秩序、自由和效率以及程序的正义为了实现上述的价值或协调上述价值以充分发挥其调整社会关系的功能和效率,法律必须首先确立其在社会成员中的权威,使人们自愿接受它所确立的行为规范,而要促成这种结果,就一定要依靠民主制度自身的建设,民主愈发达,就愈能有效地控制权力的滥用和特权的滋生。这将会为法律的和遵守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法律也因此而更加具有权威性和有效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民主是现代法最核心的价值目标B.民主是实现现代法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C.民主决定现代法的发展方向D.民主是现代法的威力与作用的保障
.文化必定有异,文明难免有异文化必须存异,文明可以有异。这就是文化与文明的区别。所以,文化可以交流,甚至融合,但最终存异。文明的趋向,却是求同。因为文明的背后,是核心价值而只有人类共同的价值,才最有价值。由此可见,只要把握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又能兼收并蓄各民族的不同文化,那就能打造出的文化航母。
根据这段文字,不能得出的观点是
A.求同是打造文化航母的根本 B.文化对异的包容程度要宽于文明
C.世界文明存在着不同价值取向 D.文化即使融合也难以消除差异
.在信仰崩溃的时代,那些佯癫装疯的狂人倒是一些太严肃地对待其信仰的人。鲁迅深知此中之理,说嵇康、阮籍表面上毁坏礼教,实则倒是太相信礼教,因为不满意当权者利用和亵渎,才以反礼教的过激行为发泄内心愤想。其实,在任何信仰体制之下,多数人并非真有信仰,只是做出相信的样子罢了。于是,认真的人就起而论究是非,阐释信仰之真谛,结果被视为异端。
对这段文字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
A.真正有信仰的人并不多
B.真正的信仰者往往是那些被视为异端的人
C.把信仰太当回事会使人行为不正常
D.很多自称有信仰的人只是徒有其名
.纵然有一百个理由为职业光环褪色而辩解,更有一万个理由要求这个职业不能踩踏底线。弃守底线,不管是搬出为了生存的经济理由,还是将良知的缺失归咎为体制的束缚,将一切推责给外部的环境,都是对职业伦理的戕害。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体制的束缚是职业伦理的主因
B.体制伦理受损一般源于职业光环的褪色
C.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职业道德底线
D.弃守底线者总会给找借口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我们始终没有断过敌人,东西南北,四面都有。虽然有的当年的敌人今天可能已融入中华民族之中但是在当年,他们只能算是敌人。我们决不能把古代史现代化,否则我们的苏武、岳飞、文天祥等一大批著名的爱国者,就都被剥去了爱国的光环,成为内战的牺牲者。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民族英雄都是爱国者 B.内战和统一交替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不同时期的爱国主义都具有狭隘性 D.不能因历史变迁而否定民族英雄事迹
.现在的学术发言环境比过去好多了,可知识分子中存在一种奇怪的犬儒主义,不敢把的思想讲出来,唯恐得罪什么人。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有些是过去搞怕了,有些是胆小,但你在学术界,不把真正的问题讲出来,看脸色行事,是做不成学问、搞不成研究的。
对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做学问要敢于挑战权威 B.没有骨气的人成不了学术大家
.敢于表达的思想才能做好学问 D.学术环境是影响学术成就的重要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数先行国家的行政重心逐渐向社会福利管理转移,它们的人口基础管理,普遍形成了一种以人口服务为主的新体制。这种体制并没有放弃人口的管控,只是这种管控的核心目标是人口服务,基本手段是人口服务,表现形式也是人口服务。它将管控寓于服务之中,而不是相反。我国社会转型人口管理,显然也面临着类似的调整。
以下表述与这段文字意思不相符的是
A.我国的人口管理应确立人口服务的管理宗旨
B.人口管控与人口服务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
C.先行国家的人口管理转型是行政重心转移的结果
D.人口管理的新体制通过人口服务实现人口管控
.世界是由无数具体事物及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按照认识的顺序,人们的认识是从具体的、个别的、有限的事物开始。然而人的思维本性总是不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个别方面或局部的支离破碎的认识,不愿意停留在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的状态。人们孜孜不倦地探索诸多看似孤立的事物背后的内在联系,苦苦寻找那种把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统一起来并起支配作用这种形而上的思考就是哲学思考,自古至今,从未中断。
对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哲学思考追求整体性 B.哲学思考意在揭示事物的本质
C.哲学思考具有连续性 D.哲学思考以抽象思维为主导
.在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下,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最新版人教新目标Unit_8_How_do_you_make_a_banana_milk_shake_全单元.ppt
- 2013版七下_Unit2_What_time_do_you_go_to_school_Section_A.ppt
- 2013版初中英语全程复习方略课件(教材复习案)七年级下册+Units+5-8(人教版).ppt
- 2013版初中英语全程复习方略课件(教材复习案)九年级下册 Units 1、2(译林牛津版).ppt
- 2013年秋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1-Where-did-you-go-on-vacation》Section-A-1.ppt
- 2013版初中英语全程复习方略课件(教材复习案)九年级下册 Units 3、4(冀教版).ppt
- 2013版初中英语全程复习方略课件(教材复习案)八年级上册 Units 3、4(译林牛津版).ppt
- 2013版初中英语全程复习方略课件(语法专项案)十+非谓语动词(外研版)(共29张PPT).ppt
- 2013版初中英语全程复习方略课件(教材复习案)八年级下册 Units 3、4(冀教版).ppt
- 2013版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Section A.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