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淮南煤田张集矿区新生界各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浅议淮南煤田张集矿区新生界各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1第四系全新统(Q4),上含上段
厚6.60m~38.70m,平均25.29m。黄色、棕黄色,以粘土和砂质粘土为主,夹多层粉砂以及细砂或粘土质砂。砂层粒度多变,分选性差。粘土质纯,局部含砂礓,见铁锰质浸染斑纹。
含潜水~低承压水,水位随季节变化,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为民用水井水源。据张17孔抽水资料:水位标高+22.77m,单位涌水量q=0.212l/s·m,富水性中等。水质为HCO3-—K++Na+-Ca2+型,pH值7.20,矿化度0.207g/l,水温17℃。
2第四系更新统(Q1-3),上段隔
厚2.90m~30.60m,平均14.11m;底界埋深32.44m~47.20m,平均39.40m。黄色、浅棕黄色,以粘土为主,局部为砂质粘土,夹透镜状粉细砂。粘土致密、粘韧,
偶含少量细砾。赋存较稳定,隔水性较好;局部地段厚度为2.90m~4.80m,隔水性较差,容易导致上段上含与上段中含产生水力联系。
3第四系更新统(Q1-3),上含下段
厚60.16m~81.30m,平均71.79m;底界埋深92.60m~120.90m,平均111.08m。上部黄色、褐黄色、浅灰色,以细砂为主,夹中砂、细砂,少见粗砂,偶含细砾。夹粘土、砂质粘土、粘土质砂薄层和透镜体。中部浅棕黄色、黄色,夹浅灰绿色,以粘土为主,局部含较多粉细砂,夹粉砂透镜体,局部见砂礓。下部褐黄色、浅棕黄色、局部浅绿色,以中砂为主,粗砂次之,再者为细砂、粉砂;夹薄层粘土、砂质粘土。
含承压孔隙水。据张201、专水1等6个孔抽水资料:水位标高+21.37m~+23.65m,单位涌水量q=1.162~2.054l/s·m。该组含水丰富,受上含上段越流以及局部渗透补给,为区域性主要供水层。水质为HCO3-—K++Na+-Ca2+和HCO3-—Ca2+-K++Na+型,少为HCO3-—K++Na+-Ca2+-Mg2+型,pH值7.40~8.00,矿化度0.34~0.511g/l,水温17℃~19℃。
4第三系上新统,上部隔水层组(N23)
此层为第四系与第三系之间的区域性分界层。厚0~18.30m,平均3.68m;底界埋深104.80m~131.40m,平均114.88m。以灰绿、浅绿色粘土为主,粘韧,含少量粉细砂。隔水性不稳定,厚度变薄和尖灭地段,上含下段与中含上段可产生水力联系。
5第三系上新统,中含上段(N21-2)
厚110.37m~175.35m,平均155.11m;底界埋深219.75m~289.87m,平均269.99m。
灰绿色、浅灰色,次为棕黄色、棕红色,局部为灰白色,以粗中砂为主,次为细砂,见粉砂,夹少量细砾。砂层厚度变化大,单层最大厚度47.55m,最小1m。含泥质,疏松,局部呈半固结状,偶夹钙质胶结的“砂岩盘”。夹有厚度不等的粘土、砂质粘土和粘土质砂,局部见钙质和铁锰质浸染斑纹。
含承压孔隙水。据专水1、张22孔抽水资料:水位标高+21.085m~+22.22m,单位涌水量q=0.225~0.655l/s·m,富水性中等。水质类型为Cl--K++Na+型,pH值7.60~7.80,矿化度1.5~1.881g/l,水温21℃~23℃。
6第三系上新统,中含下段(N21-2)
厚31.70m~113.80m,平均85.46m;底界埋深297.99m~397.05m,平均355.45m。
浅灰绿色,局部为浅棕红、棕黄色,以粘土、砂质粘土为主,层间夹3~6层细砂,局部夹粉砂、中砂、粗砂。粘土粘韧度较差,固结程度不均,半固结~固结状,可见钙质结核和铁锰质浸染。局部见含钙粘土,少见粘土砾石。砂层含泥质或泥质薄层,多为半固结状。
7第三系中新统,中部隔水层组(N12-3)
厚0~71.60m,平均32.11m;底界埋深309.30m~465.70m,平均387.56m。浅灰绿色、棕红色,夹棕黄、褐黄、灰白色,以厚层状粘土、砂质粘土为主,致密,具膨胀性;多为固结、半固结状,粘韧性较差,局部含钙质。夹粉细砂、粘土质砂薄层或透镜体,局部粘土质砂中见细砾。厚度受基岩面起伏变化影响,局部赋存不稳定,古地形隆起处缺失。“中隔”缺失的9个钻孔,有5个见厚1.65m~8.00m的红层,另外4个“红层”与“中隔”均缺失,形成中含下段与煤系直接接触的“天窗”。
该层(组)隔水性良好,为谢桥、张集矿区的区域性隔水层(组)。
8第三系中新统,红层(N11)
厚0~14.01m,平均3.31m;底界埋深298.65~468.20。区内赋存不稳定,七东线厚度较大,其它地区较小,局部缺失。棕红、紫褐、浅棕黄、灰白色,岩性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