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镇黄龙溪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现状.docVIP

浅谈古镇黄龙溪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现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古镇黄龙溪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现状

浅谈古镇黄龙溪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现状摘要:两会期间,四川省提出省旅游发展的“三个点”:“以山水为卖点,以文化为亮点,以休闲度假为重点”。黄龙溪古镇作为川西古镇的代表,近年来旅游发展势头一片大好。而旅游文化产品的合理开发是黄龙溪古镇树立其特点,区别于其他同类古镇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黄龙溪;旅游;文化产品;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55-01 黄龙溪镇位于成都平原南部的双流、彭山和仁寿三县交界处,距离成都市区40公里。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镇、四川十大古镇、四川省特色文化乡镇,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黄龙溪镇在秦汉时代属于犍为郡武阳县(今彭山县)。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需要与古蜀文明中的牧马山区联系在一起来考察。”[1]而根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之际,有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预示天降祥瑞,真龙下凡—“黄龙渡青江,真龙内中藏”,黄龙溪因此而得名。20世纪80年代,古镇旅游逐渐兴起。2002年,四川省旅游局推出了“四川十大古镇”,而黄龙溪因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域文化,位列十大古镇之首。既为古镇旅游,旅游产品的开发定以“古”为重点。黄龙溪古镇旅游文化产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有形的十古:古街、古庙、古树、古建民居、古码头、三县衙门、古崖墓、古战场、古佛洞、古佛砚,一是烧火龙、府河船工号子、打更等民间习俗。 一、黄龙溪古镇的建筑景观开发现状 黄龙溪现今的古建筑群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古镇由最初形成的东西向的黄龙正街、上下河街和南北向的新街、复兴街、仿清街等主要街道构成。现存明清时代古街坊7条,保留完整,街面由石板铺成。街巷空间是黄龙溪古镇的骨架,不仅是黄龙溪历史文化的载体,又是其风貌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街巷空间的要素包括形态、结构、比例与尺度、空间界面四个方面。古镇老街区空间格局的控制和引导是古镇整体空间环境保护盒场所精神保护的核心,也是古镇保护中集成和延续古镇风貌的关键所在。”[2]近年来,随着黄龙溪知名度的逐步提升,前来观光游览的游客逐年增多,我国传统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极易损坏,一部分古建筑发生了坍塌、破损的问题。为提高古镇的接待能力,黄龙溪在原有的古建筑基础上,翻新了部分老建筑,新建了仿古建筑。现在在古镇景区内的建筑群大部分是仿古建筑,且民居极少,多为商用。街道旁商铺、餐馆林立,一些商铺采用了现代感非常强的装潢方式,与古镇整体营造的古朴氛围格格不入。刻意新建的石拱桥与川西民居建筑在风格上也并不统一。“黄龙溪古镇的石拱桥采用的是园林式建筑风格,并不为古镇历史上所故有。同时,古镇拱桥两头的台阶与拱桥整体建筑风格也不相符合。”[3]黄龙溪古镇的民俗文化开发现状:1、黄龙溪烧火龙。黄龙溪烧火龙起源于南宋。先民们根据“龙现武阳赤水”和民间流传的关于主宰光明与黑暗的“烛龙”与主管风雨的“应龙”神话及“龙生九子”的故事,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火龙灯舞”。经不断改造、丰富、形成了现在的烧火龙。黄龙溪又因此被称作“火龙之乡”。烧火龙是指在舞龙的同时,用特制烟花朝着“龙”身上喷射,伴随着锣鼓节奏而翻腾的龙身在烟火的照耀下,似乎是在火化中腾飞。黄龙溪的火龙共9节20米长,舞龙时需要10人同时上场。在表演形式上有“快舞龙”、“摇船”、“大力圆”、“慢八字”、“单扯”、“夹腰”、“斜圆场”、“左右螺旋”等十几种套路。“火龙灯舞”作为川西民间体育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生产劳动创造出来的,逐步形成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为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4]”烧火龙的民俗在每年春节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间举行,期间会吸引周边地区的游客前来观看。但也正因为举行时间有所限制,所以一些外地游客,尤其是第一次来到黄龙溪的游客不仅无法亲身体验到烧火龙,甚至对烧火龙是黄龙溪特色民俗文化毫不知情。2、府河船工号子。船工号子在我国南方流传较为普遍,但因各地民俗风情不同,所以各具特色。府河船工号子在黄龙溪一带代代相传,节奏感强,豪放有力,用于船只行至急流险滩时进行加油鼓劲。领唱者就是指挥者,有时老板娘也会出舱帮助领唱者。黄龙溪流传的号子歌词,多为谈天说地、即兴发挥。如:“上江口,下江流,黄龙溪转苏码头。中和二场路好走,嗨哟嗨哟,加把油”等。府河船工号子现已被列入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黄龙溪古镇的对外宣传当中,府河船工号子是宣传的重点,在各大旅游网站中都能看到对府河船工号子的介绍。但宣传之余,却并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 二、黄龙溪古镇的水文化开发现状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明清时期,黄龙溪就是成都通往重庆的水运码头,每日南来北往的船只汇集此处,热闹非凡。而今,黄龙溪古镇仍然被府河、鹿溪河包围着,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