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上册-17《记承天寺夜游》练习-(新版)苏教版
十七 记承天寺夜游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解衣欲睡( ) 欣然起行( )
遂至承天寺( ) 藻荇交横(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欣然起行 ________________
(2)念无与乐者 ________________
(3)遂至承天寺 ________________
(4)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盖竹柏影也 盖以诱敌
B.念无与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未果,寻病终
4.翻译下列语句。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填空题。
(1)本文的作者苏轼,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家,与其父________、其弟________合称“三苏”,同属“________八大家”之列。
(2)文中描写月下承天寺庭中的景物的句子是:6.作家们常常会以自然景物来渲染气氛或烘托心情。请你以“风雨”为描写对象,分别表达自己面对下面情况时的心情。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字。
(1)表达出自己受到表扬时的心情。
(2)表达出自己受到批评时的心情。
7.你们班学了《记承天寺夜游》后,决定开展一次“‘踩’访苏轼的足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连线苏轼】下面列举了我国的一些重点风景名胜区,都与苏轼有关系。请仿照示例,选择你最熟悉的两个景点,写出与之有关的诗文、传说或故事名称。
①赤壁 ②永州 ③承天寺 ④黄楼⑤杭州西湖
示例:承天寺——苏轼: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拟写广告】承天寺入围“文化名人苏轼十大旅游名片”的候选名单,请你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拟一条广告语以吸引游客。
(3)【巧联妙对】有人根据本文意蕴,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已给出,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本文是一篇不足百字的________文,以________为线索,借景抒情,描绘了承天寺澄澈的________,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________、________的特殊心境。
9.(重庆中考A卷)文中“闲人”一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
示例: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
10.文中画线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请任选角度进行赏析。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之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②③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绥化中考改编)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①翠之工,山岚设色②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 ①染:染成。②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③夕舂(chōng):夕阳。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月景尤不可言( )
(4)安可为俗士道哉( )
13.翻译下列语句。
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14.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jiě xīn suì z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第1节-光的反射-第1课时-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课件-(新版)沪科版.ppt
-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同步导练-(新版)沪科版.doc
-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第1节-光的反射-第2课时-光的反射教学课件-(新版)沪科版.ppt
-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第1节-光的反射课件-(新版)沪科版.ppt
-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第2节-平面镜成像课件-(新版)沪科版.ppt
-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第2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课件-(新版)沪科版.ppt
-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第3节-光的折射课件-(新版)沪科版.ppt
-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第3节-光的折射教学课件-(新版)沪科版.ppt
-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第4节-光的色散教学课件-(新版)沪科版.ppt
-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课件-(新版)沪科版.ppt
- 2025年休闲食品健康化转型下的市场拓展策略与渠道创新报告[001].docx
- 农村电商服务站品牌建设:2025年运营模式创新与品牌传播报告.docx
- 2025年互联网金融平台合规整改与金融科技监管的合规监督与可持续发展策略.docx
- 2025年短视频平台内容监管与平台社会责任关系研究报告.docx
- 农产品溯源体系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信用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docx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创新方案探讨.docx
- 2025年线上法律咨询服务平台法律咨询行业竞争策略研究.docx
- 农业产业集群农产品流通体系构建与发展机制报告.docx
- 智能制造领航者:2025年3D打印技术在规模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报告[001].docx
-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与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实施效果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