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漫谈卫星电视接机器收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漫谈卫星电视接机器收技术

漫谈卫星电视接机器收技术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已有半个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今人造卫星被广泛应用于科学、气象、地球物理、军事和其它研究用途。掌握卫星应用技术多少及卫星科技含量的高低,是象征一个国家是否迈向世界强国的标志。而广播卫星(BS)缘于通信卫星(CS)还要晚几年,而实用的广播卫星应用于70年代,80年代卫星直播电视、高清晰电视等进入实际使用阶段。90年初数字技术的成熟推动了卫星数字电视的迅猛发展。我国和亚洲地区较西方发达国家在卫星领域又要晚一、二十多年。我国的卫星广播起源于70年代初,而后起之秀的卫星大国中国,在卫星领域有研发现代卫星的能力,现在同世界卫星大国的差距是越来越小。 卫星电视 我们今天谈的广播电视卫星(简称广电卫星),就是人造卫星中的同步卫星(又称静止卫星)。在卫星通信等电信业务中的一种主要用途,是用来传送声音和图象的广播电视卫星。它位于赤道上空35786Km,绕地球同步运转,地面观察者看卫星是相对静止,俗称同步卫星运行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或静止轨道。静止卫星其实就是一个高空定点微波差转台,可实现点到点、点到面的卫星通信。早期的通信卫星转发器功率较小,地面站接收天线需几十米大的天线。进入广播卫星时代,地面站接收天线达到实用阶段。现代的直播卫星地面站接收0.5米天线是标准配置。就Intelsat卫星而言现在也发展到第九代了,现代卫星集通信卫星、广播卫星、直播卫星为一体,全面担负卫星通信的工作。由地面无线传输、有线传输和卫星传输三大主流传输电视信号,组成完善的电视信号服务系统。而卫星电视广播具有覆盖面广、传输距离远、信息量大、信号质量高、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优点,近几年发展迅速。特别是直播卫星数字电视(DTH)用户使用很小的天线,安装维护简单,可靠性高是卫星电视发展的方向、个体接收用户的首选。今后Q波段(40.5-42.5GHz)以上V(84-86GHz)卫星广播频段的开通应用,卫星天线还会小许多,名副其实碟形将会出现。 少年时代的我就痴迷于无线电。70年代始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就购过第一本卫星书籍,《同步卫星》的科普读物。也曾记得中美建交美国总统访华,实况转播自带上星设备,微波传送到广洲上星,后听说这套设备还赠送了我国,而当时的我才第一次见到黑白电视的模样。此后一直关注我国的卫星发展,84年“东方红二号”同步卫星上天,标志作我国的广播电视卫星的开始,85年租用国际通信卫星开始向全国转播CCTV-1模拟电视节目,当时县级收转需6米天线,以后“东二甲”上天,亚洲一号的播出,购买漂来的卫星(中星5号),教育、中央、省市台的模拟电视节目上天了,90年代中期中央、省市台开始了卫星数字电视广播。至今已实现中央、省市卫星电视全面数字化,模拟电视已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上百套数字电视在自已的几颗广播卫星上播出。中星九号的卫星发射.使我国进入了直播卫星数字电视时代。 而我国个体电视接收(TVRO)源于80年代初714荧光屏的L波段,也算我国卫视发烧的起源。90年代初亚洲一号升空,掀起了卫星电视实用收视热潮,有着电子爱好又一直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我,自然是会赶时髦、凑热闹、随大潮紧跟形势走。随着90年代中期亚洲上空数字电视的不断增多,从C波段向Ku波段迅速发展,Ku波段无疑是直播卫星的最佳选择。一大批卫星电视发烧友不论城镇乡村,为探索卫星接收技术,确实是悄然存在。面对卫星电视的普及发展,卫星电视接收技术也不再是广电部门、卫星电视发烧友掌握的专利,而要向电子爱好者、卫星电视用户普及这方面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的发展既便你是卫视领域的专家教授,也得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技术,况且卫星广播电视是门年轻学科。前些年,卫星电视接收技术的专业书籍相当贫乏,只有报刊杂志卫视器材商的另碎介绍,加之卫视器材制造商的技术封锁和高得出奇的价格,使普通人诸如一般电子爱好者很难有机会探索卫星电视接收的奥秘。现在的情况与昔日完全不同,互联网上可查到卫星电视的最新信息,专业书刊不再难求,普通卫星接收器材也非当初,昔日你喜爱电子技术、有点电工基础,或从事家电行业,学点卫星电视接收的专业知识,会很快掌握卫星电视接收技术,达到一个较高的接收水平。 本人近年来所化心血一直在卫星电视接收技术上,拥有SVEC2.4米网状极轴卫星天线,一网打尽了从东(174°E)到西(36E°)四十多颗卫星上的C、Ku节目,由于四川中部处于亚洲卫星多波束交汇处,独特的地理环境,创造了亚洲2.4米天线收视卫星之最;在本地(全文下同:东径104°、北纬29.5°)首次收下了日星的东北亚波束,为内地收视这些卫星和波束提供了一手资料。在馈源技术方面,涉及圆极化、正馈天线Ku收视技术及极轴天线一网打尽(C/Ku)接收技术方面化过不少心血,有自创实用的收视理论及实践和方法,后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