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探究.docVIP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探究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探究[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70例的临床特点及疗效。 方法 将本院7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纳入研究,分为药物结合心理治疗的观察组及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进行疗效、副反应情况评定。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为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副反应评分为(4.59±0.23)分,对照组为(13.82±0.49)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The treatment group deputy reaction score were (4.59±0.23) points, for control group were (13.82±0.49) poi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气胸的程度,分别行胸腔穿刺抽气减压术、肋间插管闭式水封瓶引流,症状较轻者使其绝对卧床休息后进行肺复张[3]。同时给予抗感染、吸氧、通畅呼吸道、纠正电解质和酸碱紊乱等治疗,并针对休克等作相应处理。 心理辅助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情绪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主要为言语疏导、转移注意力及氧疗依从性差的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等健康教育工作。 1.4 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2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疗效标准[1]。 副反应情况:采用副反应情况量表在疗程结束后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设定检验水准为α=0.05,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35) 2.2 两组患者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评分为(4.59±0.23)分,对照组为(13.82±0.49)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见表2。 表2 治疗后副作用症状评定得分(x±s,分) 注:与观察组比较,△P 0.05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之所以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于本病发病所导致引流的小气道炎性狭窄,肺泡内压急骤升高,导致肺大泡破裂,从而引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3]。然由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多具有基础疾病严重,心、肺功能较差的特点,以致于并发气胸时不能及时确诊,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导致失治误治[4-5],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心理压力[6-8]。因此,探索其有效的防治方法与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鉴于此,本研究在对患者自发性气胸进行及时诊断的同时,对症采取吸氧、抗感染等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结合心理干预进行辅助治疗,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虽优于对照组,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然而副反应评分远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综合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疗效较好,副作用小,然其机制如何,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呼吸和结核杂志,2002,25(8):455-456. [2] 曾玲湘.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家庭氧疗治疗的探讨[J]. 当代医学,2012,18(2):106. [3] 万荫国.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药物治疗与分析[J]. 当代医学,2009, 524(1):159. [4] 王淑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50例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08,424(1):114. [5] 白军林.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65例临床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8):2269-2270. [6] 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75-577. [7] 沈悦.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16):69-70. [8] 王波. 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68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0):247,251. (收稿日期:2012-03-14 本文编辑:林利利)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