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捕蛇者说》练习-语文版.docVIP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捕蛇者说》练习-语文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捕蛇者说》练习-语文版

23 捕蛇者说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啮人(  )  腊之(  )  挛踠(  ) 莅事(  ) 隳突(  ) 日cù(  ) 转xǐ(  ) 顿bó(  ) 相藉(  ) 赋敛(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可以已大风(      ) (2)当其租入(      ) (3)几死者数矣(      ) (4)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 (5)余将吿于莅事者(      ) (6)犯寒暑(      ) (7)乡邻之生日蹙(      ) (8)死者相藉(      ) (9)曩与吾祖居者(      ) (10)隳突乎南北(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余闻而愈悲 B.汪然出涕曰 C.则久已病矣 D.去死肌,杀三虫 4.用“/”标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每句只标一处) (1)虽 鸡 狗 不 得 宁 焉 (2)比 吾 乡 邻 之 死 则 已 后 矣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将哀而生之乎?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4)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6.根据课文填空。 (1)《捕蛇者说》选自《________》,这篇文章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人中唐朝有________,宋朝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捕蛇者说》中引用孔子的“____________”来揭示蒋氏遭遇的社会现实。 (3)点明本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交代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可翻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柳宗元满怀同情,带着沉重的心情告别蒋氏……请你发挥想象,续写一段文字。(80字左右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8.“永州之野产异蛇”,其中的“异”表现在哪三个方面?用概括的语言来回答。 9.文章第四段叙述蒋氏与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文段简要分析其作用。 10.“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折射出作者怎样的处境? 11.体会下列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1)余闻而愈悲。 (2)苛政猛于虎也。 (3)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文体名,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行文过程中比较注重文采,文章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B.“安敢毒邪”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的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 C.蒋氏自陈心曲的时候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使“赋敛之毒”比“异蛇之毒”更加触目惊心。 D.本文通过蒋氏祖孙三代人宁可死于毒蛇之害而免于苛税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公被狐白之裘(      ) (2)逸而知人之劳(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 15.文中景公觉得“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16.请说说《捕蛇者说》和本文中的统治者有何不同? 1.niè xī luán lì huī 蹙 徙 踣 jiè liǎn 2.(1)止,这里指治愈 (2)抵 (3)多次 (4)继承 (5)治理 (6)冒 (7)困窘,窘迫 (8)铺,垫 (9)从前,以前 (10)冲撞,破坏 3.A(解析:A项应解释为“悲伤”;B项古义“眼泪”,今义“鼻涕”;C项古义“困苦不堪”,今义“生病”;D项古义“去除”,今义“到……地方”。) 4.(1)虽鸡狗/不得宁焉 (2)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5.(1)您是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2)假使我不做这份差役,那么早已经困苦不堪了。(3)回来之后,就有滋有味地吃着地里出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余年。(4)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有这样的事情呢! 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