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克明表里双解法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症104例.docVIP

胡克明表里双解法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症104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胡克明表里双解法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症104例

胡克明表里双解法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症104例关键词 表里双解法 小儿外感高热症胡克明 先父胡克明1965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为浙江省级名中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曾用表里双解法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症,疗效较好,笔者收集了其治疗本病的104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04例均为本院儿科门诊病人,其中男54例,女50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14岁,其中4个月~18个月16例,2~4岁40例,5~7岁27例,8~lO岁10例,10岁以上11例;病程l~2天39例,3~4天42例,5天23例。104例患者均符合《中医诊断学》中小儿外感高热症的诊断标准,表现为急性发热,热势可有波动,热型各不相同,或伴有恶寒、口渴思饮或不欲饮食、脉数等症。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石膏(先煎)10~30g,柴胡、黄芩、葛根、金银花、连翘各10g,羌活、桔梗各9g,甘草6g。加减: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有咳嗽咽痛者加前胡、牛蒡子,苔腻湿重者加茵陈,偏于表寒证者加荆芥、防风、白芷。每日1剂,水煎服。婴幼儿取药汁50~100ml,宜少量多次频服,可适当加冰糖调味;儿童取药汁100~200ml,每日3次分服。并对患儿每6小时测体温1次作记录。病情稳定的患儿可服完3剂再来门诊复查,若出现体温上升、症状加重的患儿,应及时去医院求治。 3 治疗结果 治疗1~3天后,104例中85例治愈(体温正常,症状消失);4例显效(高热已退,或体温已接近正常,主要症状大部分消失);10例有效(高热已退,主要症状部分消失);5例无效(高热不退,症状无明显改变),无效患者均为高热并发肺炎者,转西医儿科治疗。总有效率达95.2%。 4 病案举例 曹某,男,2岁。2002年8月3日初诊。患儿2天前开始发热,今天因症状加重而来求诊。刻诊:神志清,体温39.8℃(肛),面赤无汗,咳嗽痰少色白,轻度鼻塞,流涕浊,咽痛,小便黄。舌红、苔微黄,脉数。诊断为外感高热症。证属表寒里热。治宜表里双解。处方:石膏15g,柴胡、黄芩、葛根、金银花、连翘各10g,前胡、羌活、桔梗各9g,甘草6g。水煎服。1剂后体温下降至38℃,2剂后体温恢复正常,余症消失。 5 体会 小儿为“纯阳之体”,阳气偏盛,感受外邪极易化热,又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得病后变化多端且迅速,若不及时诊治,易诱发变证,甚至出现抽搐、厥逆等危象。小儿外感高热症病机为外感风邪,入里化热。故治疗采用表里双解法,方中重用甘辛大寒之石膏,清解气分实热,清肺透热达表,为君药。柴胡气质轻清,透表清热,疏肝升阳;黄芩苦寒味重,直折内盛热毒,两药相伍清里透表,和解表里,共为臣药。葛根解肌退热,生津除烦;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疏风散热,羌活、桔梗为太阳引经药,引热下达;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药。全方共奏疏风散热、清肺解毒、表里双解之功。由于药证相符,取效较捷。方中石膏的剂量应根据病人的热象高低酌情增减,并根据体质因素灵活掌握,若见小儿形瘦、体虚或脾虚、便稀者一般予10g即可获效。若加大剂量,石膏苦寒伤胃,常适得其反,不仅体温不降,还会发生变证。 服药困难是儿科的一个特点,婴幼儿更为突出。家长在药汁中可加少许冰糖调味,并采用每次5~IOmI频服。若小儿因高热出现服药即吐现象,此时可用灌肠方法。灌肠用药每次30ml,药汁温度为37℃,患者需排空大便,取侧卧位,臀部稍抬高10~15cm。将3号导尿管或吸氧管前端涂上润滑油,缓缓插入患者肛门,插入深度5~10cm,然后用一次性注射器缓慢注入药液。灌肠结束后再保持侧卧位10分钟。1天灌肠3次,亦可获得较佳疗效。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