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DS: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2011年7月14日 ● 煤炭: 探明储量: 10018.7亿吨 可开采量: 1600亿吨 90%集中在秦岭、大别山地区 ? ● 水能: 理论蕴藏量: 767GW, 技术可开发: 379GW 68%集中在西南地区 极限装机容量: 240~260GW ? ?其它可再生能源: 潮汐发电: 可经济开发1000万千瓦 1985年建成浙江江厦电站, 0.32万千瓦 地热发电: 到88年地热利用折合38万千瓦 海洋能(温差发电,波浪发电等): 理论储量4.6亿千瓦,开发难度极大 从资源的层面看, 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只有核能 设临界堆(k=1)中子余额为Nc 次临界堆中子余额为Nk 则在简单的模型下可以导出 Nk = Nc + ? ( 1 - k ) /k ADS有外中子源,其中子余额要多于临界堆,这 一点对于核废料的嬗变和核燃料的增殖有利 中能强流质子直线加速器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在物理基础方面: 研究强流束加速与传输中的束晕形成的机理 进行束流动力学分析和模拟以评价使束晕最小 发展束流损失小的加速结构 目标是将束流损失控制在1W/m以内 ● 在工程技术方面:RAMI问题 提高加速器运行的可靠性和可使用率 发展提高束流可靠性的技术 目的是将失束频率降低 3 到4个数量级 次临界反应堆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堆物理方面: 由于外中子源的存在 堆芯功率密度分布的不均匀问题 需要解决功率展平的问题 元件和材料方面: 由于加速器失束带来热冲击问题 由于燃耗加深带来的元件问题 由于能谱更硬、中子通量更高带来的辐照损伤问题 强辐照、高温、强腐蚀条件下的材料问题 嬗变器件对堆芯性能的影响和特殊安全问题 目前的国际态势已从概念研究进入 物理过程、技术部件的研究及核能 系统的概念性设计阶段,目标是在 五至十年左右时间内建成小尺度的 技术集成装置 1994-1999: ADS的概念及物理可行性研究 在CNNC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进行 2000-2005: ADS的物理及技术基础研究 国家973项目, 5年约3000万 主要参加单位: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及北京大学等国内其他一些研究单位 正在进行的研究计划 国内研究状况和进展 ADS方案 优化研究 以模块化快堆作为基本方案,开展嬗变核废料支持比及核燃料增殖比的优化研究;构建洁净核能系统方案及ADS实验系统的研/发路程表;开展ADS原理验证装置的物理设计预先研究 ADS反应堆物理基础研究 稳态外源驱动水堆零功率次临界实验及分析 建立“启明星”实验装置并开展实验研究 建成实验型ECR强流离子源;改进ECR强流离子源性能,开展提高可靠性、稳定性与寿命研究;研制低能强流束传输段,研究控制强流束发射度增长的方法。 ADS核物理、材料学、核化学等基础研究 完善及配套ADS专用核数据库及群常数; 外源中子场特性研究; 重离子辐照模拟材料辐照损伤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选定的材料间化学相容性的静态及动态实验研究 以MOX元件为对象,开展新型化学过程的概念研究;通过实验筛选符合要求的熔盐体系 低能强流加速段(RFQ)的研究及中能强流加速器物理 建立低能强流束加速及传输的实验研究用注入器: 进一步完善RFQ加速结构的物理设计、工艺研究及设备配套;建立高功率射频源系统。开展低β新型加速结构的物理设计及强流束粒子动力学研究 强流ECR离子源及低能束传输段的研究 973项目一期的课题设置 国内研究状况和进展 国际上第一个建立了 快 - 热耦合的 ADS次临界实验平台 原创性的设计思想: 快-热耦合 燃料低浓化 国内研究状况和进展 建成了强流RFQ加速器 国内研究状况和进展 00-05(建成) 6% 50 3.5 中ADS 01- 100 25 4.5 印ISNS 97- 100 50 5 法IPHI 97-03(失败) 1% 30 3 韩KOMAC 98- 100 30 5 意TRASCO 状态 工作比(%) 流强(mA) 能量(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