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崇明岛
崇明岛历史演变
崇明岛位于长江口,东西长80千米,南北宽13—18千米,面积1225平方千米,是我国的第三大岛,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沙岛之一,海拔3.5—4.5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沼泽广布,是上海的辖县.
目前长江口的沙岛主要有崇明、长兴、横沙等。由崇明岛将长江水道分为北支、南支;由长兴岛分为北港、南港。
在长江口受科氏力的作用,涨潮流主要由北支进入长江口,泥沙净流入;退潮流主要经南支退出长江口,泥沙净流出,故长江口历来南蚀、北淤。
崇明岛雏形的形成
唐以前,长江口北至如东,南到南汇,南北相距150千米。按记载,当时长江口有一沙岛——胡逗洲,在今天的南通市境内。现在的海门、启东、崇明均为长江口水域。
唐初武德(高祖李源)年间(618—626年)长江口形成东沙、西沙两个沙洲,是为崇明岛的雏形。
20世纪80年代,上海市崇明岛海岸调查时发现两个古海岸沙堤:说明东沙唐初形成以后向东发展,到唐大和年间(827—835年),岸线在南村—裕丰—新北沙堤一线;到五代南唐保大年间(943—956年),岸线向东到了新西—裕安—新桥一线。说明唐至五代崇明岛的东部已出露水面形成沙岛,然后向东发展。
崇明岛的扩展
宋元时期崇明岛的发育以东沙为基础向西北方向扩展。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姚刘沙沙洲形成,姚刘沙在今天的红卫、合兴、海军农场、富民农场一带。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三沙沙洲形成,三沙在今天的长征农场、永龙沙一带。
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姚刘沙人口逐渐增多,嘉定年间姚刘沙上设天赐盐场。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天赐盐场设崇明州,崇明成为行政区域。
从图上可以看出,元代姚刘沙与三沙合并,时间大致在至元十四年前后(1277年)。这时崇明岛已东起新桥,西到长征农场,东西长50千米,形状基本形成。
崇明岛附近诸岛的合并
南宋建炎二年以后,黄河口向南沿岸流为长江口输送了大量泥沙。一方面形成很多沙洲,另一方面沙洲快速合并。
明代中叶形成平洋沙,在今天的三星镇附近;明后期三沙—姚刘沙——东沙连为一体,成为万历、崇祯年间崇明新县治。
清初康熙年间,平洋沙与崇明岛合并。崇明岛已经和现在的长度相差无几。东起陈家镇新桥,西到三星镇协隆镇,南在现在的城桥镇南八里,北界相当于现在北部各农场的南界。
民国时期西部的绿华镇、跃进农场并入崇明岛,崇明岛与现在完全相同。
清初康熙年间,平洋沙与崇明岛合并。崇明岛已经和现在的长度相差无几。东起陈家镇新桥,西到三星镇协隆镇,南在现在的城桥镇南八里,北界相当于现在北部各农场的南界。
民国时期西部的绿华镇、跃进农场并入崇明岛,崇明岛与现在完全相同。
清代崇明岛在其南部被冲刷蚀退约5千米。光绪二十年(1894年)、二十三年、二十四年,自南门港向东至青龙港;向西至施翘河口修筑了堤防,防止南部岸堤坍陷。
崇明岛北岸20世纪以来仍在淤积。北支河口已从光绪时的30千米缩窄到现在的12千米。
1949年以来崇明岛向西扩展约6千米,向东扩展不足3千米。
目前,崇明岛西部距海门市青龙港仅2千米左右,推算半个世纪以后崇明岛将与北岸和并。
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 位于长江之口, 面积约计平方公里。这里人口稠密, 经济发达, 为上海的重要门户。然而崇明岛是怎样形成的曾发生过那些变迁与整个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有什么关系当地开发的历史过程如何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 是规划今后该岛经济必须解决的, 也是研究上海地区的历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崇明岛所在的地方原是长江口外的浅海。远在七千五百年前, 长江在今扬州、镇江一带入
海, 呈喇叭形向外展开当时海岸线的位置, 北岸在今扬州、江都、泰州一线下蜀阶地的前缘, 南岸则沿今江阴、常熟、太仓、松江、金山一线。由于江流进入河口地区比降减小, 流速变缓, 大量泥沙于此逐渐沉积, 从此开始了长江三角洲的发育。今崇明岛所在则是随着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继南通金沙地区河口沙坝与北岸归并成陆以后, 与海门地区相继形成的二个河口沙坝。①根据文献记载, 崇明岛出露水面最早始于唐武德年间一, 名为东、西二沙。② 西沙又名顾俊沙, 五代吴越钱缪改置崇明镇, ③从此始有“ 崇明”之名。北宋初年这里曾经是流放犯人设官煮盐的场所。《文献通考》卷《刑考》“ 太平兴国五年诏配役者分隶盐亭役使。先是国初以来, 犯死罪获贷者, 多配隶登州沙门岛、通州海门岛, 皆屯兵使者领护。而通州岛凡两处豪强难制者隶崇明镇, 懦弱者隶东布洲, 两处悉官煮盐。” 以后当地日渐开发, 北宋中叶崇明镇商税收入为贯文, 盐税收入为贯文, 酒税收入与通州、海门、石港一起总计为贯。④ 天圣三年又涨一沙与东沙接壤, 于是“ 前二沙之民徙居于此, 大成村落” ,因居民多姚、刘二姓一说姚、刘二姓先居于此, 故名姚刘沙。⑤ 建中靖国初又涨一沙于东沙西北五十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