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下)-梦驼林
高一 (下)
第一章
區域特性:人-地交互作用所塑造的外在地理景觀。
人-人互動所形成的內在社會組織與生活方式。
地 理 區:人群在時間的歷程中,人與土地、人群與人群,在長期而多變的交 互作用下逐漸塑造而成的特定空間。
臺灣的自然環境:
一、地形:
歐亞大陸與菲律賓海板塊接觸帶的東亞島弧,以南北走向的新褶曲山脈為主幹,
山地面積大。
1、北部海岸-曲折的岩岸
2、東部海岸-斷層海岸
3、南部海岸-生物海岸
4、西部海岸-多沙洲、潟湖的沖積海岸
二、氣候:高溫、多雨、多颱風
雨季-受地形與季風影響
三、河流:河短流急、豐枯流量變化大、含沙量高、流域狹小。
第二章 臺灣北部區域
一、地形: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為主幹的丘陵、台地。
1、竹苗丘陵: 受河流侵蝕切割成丘陵的台地,河谷深切,曲流蜿蜒,地勢起伏 較大。河川流路短、流域小、水量少,呈現乾溪狀態。流域較大 的河川如頭前溪、中港溪、大安溪等可於出海處形成沖積平原。
2、桃園台地: 原為古石門沖積扇,後因臺北盆地陷落河川改道,使扇面的河流 呈斷頭河。台地表層為紅壤覆蓋,下為礫石層。
3、宜蘭平原: 為蘭陽溪的沖積平原,河川在山麓地帶形成許多沖積扇,部分結 合為聯合沖積扇。扇端的湧泉和河水,受到海岸沙丘的阻礙,容 易形成低濕帶和沼澤帶。
4、臺北盆地: 由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共同沖積而成。
二、氣候:
副熱帶季風氣候區,氣溫和降水特色深受地形和季風影響。冬季為東北季風雨, 夏季為對流雨和颱風雨,全年有雨、無明顯乾季。
三、農業環境:
1、宜蘭平原:在扇端湧泉區開埤築圳。
2、臺北盆地:地勢平坦,河水豐沛,開圳引河水灌溉。
3、桃園台地:利用不易透水的土壤及坡面構築埤塘收集雨水灌溉。
4、竹苗丘陵:山間溪谷築埤截水灌溉。
四、經濟重心北移:
適合茶樹和樟樹生長的北部丘陵區,結合淡水河水運系統,在國際市場需求之下 ,貿易額超過南部的米、糖。
五、政治中心:
茶和樟腦提供就業機會,產生許多新市鎮。
1、府衙設址:清朝台灣建省,巡府衙門設於台北。
2、總督府及重要機關設址:日治時期的縱貫鐵公路通車,台灣西部整合成一經 濟社會空間,台北的機能更為加強。
3、臨時首都:國民政府遷台,以台北為全台核心。
六、台北都會區:
1、都市化:進口替代和出口擴張,正式服務部門帶動非正式部門和製造業(乘 數效應)。
2、影響圈擴大:交通革新,納入週圍市鎮如新竹。
第三章 臺灣中部區域
一、地形:
1、台地-大肚台地、八卦台地
2、台中盆地:斷層陷落的構造盆地,再經大肚溪主支流沖積而成。
3、隆起海岸平原(河川短小,沖積層淺薄,土壤較貧瘠,灌溉水源不豐)
(1)清水隆起海岸平原:位於大甲溪與大肚溪之間,東以斷層崖接大肚台地。
(2)彰化隆起海岸平原:位於大肚溪和麥嶼厝溪之間,平原面南端受濁水溪河 口沖積扇堆積作用而增寬和增高。
(3)嘉南隆起海岸平原:位於北港溪和鳳山之間。
(4)濁水溪沖積扇平原:位於麥嶼厝溪和北港溪之間,沖積層深厚,土壤肥沃
,緩傾斜的坡面利於灌溉。
二、氣候:副熱帶季風+熱帶季風氣候
1、降水量:由沿海向內陸遞增(西南氣流受地形抬升影響)。
2、雨季分佈不均:夏雨冬乾(冬季位於東北季風的雨影帶)。
三、水文(雨季分布不均,河川洪枯流量變化大)
四、早期農業:
1、嘉南平原:乾季明顯,以甘蔗和甘藷的旱作為主。內陸地區埤圳建築後,可 發展水稻田。
2、濁水溪沖積扇:地形緩斜,埤圳容易開鑿引水(如八堡圳),水田較多。
五、日治時期農業:
1、整合舊有水利系統:引濁水溪和曾文溪的水源,興建全台最大的嘉南大圳, 提高嘉南平原的看天田和旱田的生產力。
2、三年輪作制:分水稻、甘蔗、雜糧三區輪作,以三年為一週期,可維持地力 和防治病蟲害。
3、品種改良:由爪哇引進甘蔗品種雜交改良,提高產量和出糖率。
由日本引進水稻品種馴化後稱為蓬萊米。
六、環境變遷:
1、工業化:土地改革、生產技術改進,農業支持工業建設,農業部門的產值退 居末位。
2、都市化:中部行政中心-台中市;行政、交通、工業。
次都會中心-嘉義市;行政、交通。
七、農業活動的調適:水利設施:興建水庫、開發地下水。
八、農業活動變遷:
1、土地利用(農地轉作、開發邊際土地)
(1)農地轉作:人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