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后下部防护论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用车后下部防护论文

商用车后下部防护张帅(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湖北十堰,442002)摘要:本文论述了商用车后下部防护的功能及其对于提高行车安全的重大意义,指出了商用车后下部防护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国内商用车设计领域在此方面的空白,给出了几点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议。关键词:汽车安全;商用车;后保险杠;楔形效应;法律法规中图分类号:U469.7The Commercial Vehicles Posterior Bottom ProtectionZhang Shuai(School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Hubei University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Shiyan 442002,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mercial vehicles posterior bottom protective function and its grea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road safety,thus pointing out the importance of commercial vehicles posterior bottom protection. Meanwhile it points out the domestic blank in this aspect in the field of commercial vehicles designing, giving some suggestions on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Key words: automotive safety commercial vehicle the rear bumper wedging effects laws and regulations提及商用车后下部防护,这里通俗点说就是大中型货车的后部保险杠(包括牵引车)。然而人们一直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忽视了大车后保险杠的意义。先从一些数据说起吧,如图1所示,数据虽不是最新,但每年我国因车祸死亡的人数仍稳居世80% 以上的群死群伤恶性交通事故开始是由追尾剐蹭引起的;  我国每年车祸死亡约10万人,伤残60万左右,高居世界榜首。图1(太平洋汽车网)界第一,尤其追尾事故更是“重头戏”,80%以上的群死群伤恶性交通事故是由追尾引起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关注很高,但相对于此,对保险杠的关注就不太高了,只是对大型车辆“敬而远之”。确切的说,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相信大型车辆的安全性。相反,随着汽车事故的增多,尤其是大型车辆对行车和行人的伤害性事故的发生,人们更是害怕大车。因为每次事故,只要与大型汽车有关,它都会伤及无辜。怎样降低大型车的伤害性,笔者首先就想到了伤亡人数最多的追尾事故。下面我们就从追尾事故入手来分析下大型货车后保险杠对车辆安全的重要意义。查找重大交通事故的有关资料,不难发现如下场景(如图2),大中型货车后轮后面长图2长的车架像一把锋利的刀直戳追尾车辆(乘用车)的驾驶室,而被设计用来吸收碰撞能的发动机舱被压在了车架下面基本没能发挥它的作用,这就是楔形效应。什么是楔形效应呢,图3即高速行驶的轿车在发生追尾事故时就像一个楔形块插入到货车底部,水平方向的冲击力会在竖直方向对货车造成数倍的举升力。这样的情况在碰撞时也会出现,当防护栏撞折理论上会形成上图这样的一个楔形结构,将卡车货箱抬高,追尾的轿车就有空间进一步往卡车下面钻,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商用车的后下部防护必须能够抵住后方小车的前保险杠,而不是跨在发动机舱之上。故此,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在空载状态下,对于后下部防护装置的状态可以调整的车辆,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整个宽度上的下边缘离地高度应不大于450mm,对于后下部防护装置的状态不能调整的车辆,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整个宽度上的下边缘的离地高度应不大于550mm(GB11567.2-2001)。那么普通小型乘用车的前保险杠高度大约是多少呢,通过测量,其高度大约是500mm,而对于跑车来说,这图4个值应该会更低。可见还是有很多乘用车型的前保险杠高度低于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高度的上限的。也就是说,如果大型车的后保险杠高度采用国家标准中规定的上限的话,后方追尾的乘用车辆还是有很大可能会钻入大车的车底,这理应算得上是“设计漏洞”了。图5那么为什么许多厂商还会“冒险”提高大车的后保险杠高度呢。首先就是成本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商用车保险杠的研发由于考虑到成本问题及相关结构较为复杂,各大商用车公司在研发过程中省去了这个环节,有些小型公司甚至将保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