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3材料与构成-朝阳科技大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roject3材料与构成-朝阳科技大学

朝陽科技大學建築系 92學年度上學期 一年級建築設計(一) 指導教師:A組 呂政道 / B組 謝銘峰 / C組 劉柯成/ D組 謝伯昌 出題教師:呂政道 WINTER,2003 設計主題:[材料與構成]-部份的整體與整體的部份【MATERIAL and FORM】 前言: 說明: 「一塊石頭放在另一塊石頭上」開始了建築的藝術(而鋼筋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幾乎摧毀了這門藝術),在二十世紀尾聲,建築已逐漸成為一個構件連接在另一構件上的藝術,前者是砌築,後者是組裝。雖然形式不同但建築的技藝本質是一致的。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物件,都能成為觀察人造物成型方式的對象。例如一個藤編的躺椅與一個泥塑的杯子,幾乎代表了人造物世界中的兩個基本典型:前者是構成,後者是塑成。 在塑成的方式中,整體與部份是難以劃分的,甚至是「一體」的。而在構成的方式中,整體是由相同或不同的部份,藉由彼此之間一定的關係而形成的。 當部份(有時被稱之為元素、單元或者構件)與部份之間建立了彼此的關係,形體即成形。一般而言,組成之形體可分解成部份及其間之關係。 每一個部份都有它的材料性質。材料有軟硬、有韌脆、有輕重、有顏色、不同的光線反射程度…等。材料的性質幫助或限制其在構成中扮演某一種角色:硬的材料可以承重,軟的材料卻可以用來包覆,重的材料可以成為整體的重心,輕的材料可以隨風而擺…。 進行材料的構成,其重點在於開發與善用材料的性質,而材料的性質決定其構成方式,也決定它與其他材料的組合方式,建立彼此良好的構成關係。 而良好的構成關係可以是:選擇適當的材料、善用構成元素的材料性質並且滿足純造型的構成要求。 題旨: (1)透過對材料的觀察紀錄與觀察身邊各類材料處理及銜接手法並記錄其呈現方式素描或攝影…。…,請以A1紙張紀錄。 請注意這些材料不可以是紙、保麗龍、珍珠板,並且儘量使這些材料有不同的性質。 2. 11/24-11/27 [第二部份]:構法 以上述之觀察心得,蒐集或購置原始材料進行各種實驗性模型處理。 首先,除了解理材料的性質外,並應想想:假如要裁切這些材料,可以如何裁切,假如要接合不同的材料,可以如何接合? 然後,利用各種方式嘗試處理你所選擇的材料,並從中擇定出最適當處理材料的 「構法」(composition)。Material Board)。 現成的五金零件是可以被利用的,但任何化學性的是不被允許的模,模模1500立方公分,模型之製作必須使用至少兩種以上素材 Architecture: Form?Space Order,Francis D.K. Ching/Van Nostrand Reinhold 1979 高山正喜久著,王秀雄譯,<立體構成之基礎>,大陸書店,1994。 設計教學的內容是以特定的觀點下,所擬設的目標而決定,並依內容中的內在邏輯來安排彼此的順序關係。如果將整個訓練計畫分成【基礎】、【方法】【發揮】、【深入】四個階段,在這裡我們要探討的是【基礎】部分。 所謂【基礎】的訓練所指的是學習態度的專業養成,設計技藝的能力啟蒙與認識材料的構成關係,並且熟悉基本表現工具的使用。「動手做」是達成主要途徑由設計的生手逐步邁向「專」。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