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名儒孙奇逢思想简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初名儒孙奇逢思想简介

清初名儒孙奇逢思想简介 孙奇逢(1584一1675年),字启泰.又字钟元,容城(今河 北省容城县)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李颐、黄宗掐 齐名,并称“清初三大儒”。孙奇逢少年时表面不拘世俗,爱好 奇异节操,但内心却虔诚修养.毫不松懈。他身怀能够经邦治国 的学问,期望能建立伟大的功业来使自己流芳百世。刚17岁那 年,他就中了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顺天府乡试的举人。 可惜连遭父母去世之难,孙奇逢于是连年守丧六年之久,其孝行 受到政府的嘉奖。后来他和定兴县鹿善继一同讲学,两人共处一 室.默志于学,相约要做圣贤一样的人物。 明天启(1621—1627年)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政,左光斗、 魏大中、周顺昌因为东林党祸被锦衣卫逮捕。孙奇逢、鹿善继本 来就和这三入关系友善,而这时候,鹿善继正以主事之职赞理大 学士孙承宗部队(正在巡守辽东以抗后金入侵)中的事务,于是 孙奇逢上书孙承宗,讲以大义,请求他马上上琉朝廷救援。孙承 宗正打算借入官视见的机会当面报告皇上,还没商定,左光斗等 就已经死在东厂的牢狱中了。魏忠贤还诬陷左光斗等贪赃数万, 严厉地责令他们的家局限期缴出。孙奇造就和鹿善继的父亲鹿 正、新城县(今高碑店市)人张果中举幡击鼓,召集士绅百姓捐 款代缴,使左光斗等因此最终得以尸骨还乡。当时,阉党势力猖 照,孙奇逢等人焦头烂额奔走呼号,不顾危险,正义的名声传遍 天下,由此他们被世人称颂为范阳三烈士。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 之士,从孙奇逢开始,这种风气再次为世所见。中央及地方许多 官员连续上奏表推荐他,但没有得到采纳而未任用他。孙承宗还 打算上疏请求让他赞襄辽东的军事,不久,尚书范景文也写信打 算聘他为幕僚,但他都谢绝没去。 当时,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兴起,清军也开始入关,首都北京 附近受到影响。孙奇逢就携其家人躲进了易州的五峰山里,门生 亲故跟着他一起逃生自保的约有好几百家。孙奇逢不但为大家作 了防守的部署,还弹琴读书不断。直到明朝灭亡,清朝定鼎。清 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祭酒薛所蕴因为孙奇逢的学问行为可 以和元朝的许衡、吴澄相比,就推荐他担任官职。但明朝黑暗, 孙奇逢不愿出仕;清朝磊虐,他也照样不愿为官。所以,他借口 生病推辞了。顺治七年〔1650年),因家乡被圈地入旗,孙奇逢 被迫移居新安县,后又南迁河南辉县(治今辉县市)的苏门山。 顺治九年(1652年),工部郎马光裕赠以夏峰的田宅。孙奇适于 是率领弟侄子女以及学生,在此亲自耕种.四面八方来求学的也 分给田地让他们拼种,所住的地方竞成了一个村落,学生们都称 他夏峰先生。孙奇逢在夏峰一住就是25年,清廷屡次征召他都 不愿接受。 明清之际,陆象山、王阳明的心学日渐衰微,有的人出于心 学而面目全非,有的人是出于心学而转向程朱理学。而孙奇逢的 学问,开始时是信奉陆象山、王阳明的心学,后来是倾慕程朱理 学,依违两者之间.终成调和论者。徐世吕主探的(清儒学案> 称他是: “不欲判程、朱、陆、王为二途,以朱子晚年定论为 归。”。但实际上他是以朱注王,结果是非朱非王。 程、朱和陆、王虽然同宗儒学.但仍有许多重大原则分歧。 例如,朱系认为,“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所以主张格物;王阳明 贝以为:“夫物理不外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则无物理矣。遗 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耶?”在哲学的分野上,朱烹属于客 观唯心主义,王阳明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对这种分歧,孙奇逢则 进行了调和。他在(四书近指)卷l<大学之道章>个说:\ “文成(王阳明)之良知p紫阳(朱烹)之格物,原非有异。 如主文成,则天下无心外之物,无物外之‘L\,一切木砾瓦石,一 览即见。皆因吾心原有此物,起一念事亲,则亲即是物;起一念 事君,则君即是物,知和物不相离者也。如主紫阳,则今日格一 物,明日格一物,诗书文学干言万话,只是说明心性。不是灵知 原在吾心,如何能全文切理,通晓意义?且一旦豁然,则物即是 知,物物皆知,水月交涵,光光相射,不复辨别格之和致矣。此 亦知和物不相离者也。” 针对朱、王尤其是王阳明的空虚,孙奇逢还提出了要在空虚 中求得一个把柄的观点。这个把柄就是“礼”。他是企图让人们 对“天理”的掌握有一个落脚点。在<四书近指)卷8(额渊问 仁章)中,他说: “<额渊问仁章>,此章全重礼字,大中至正,万物各得其理 之谓。提出一个把柄,立定一个主宰,不于无声无形中问本体, 而于有条有理中著而成象者见本原也。……说礼不说理音.用功 必有下落,离却显然条理,说惩么不睹不闻。天下归仁者,乾坤 浑是一个礼,盖舍了天下,即无处奇我之仁。,’ 在学习方法上,朱煮接近于渐悟,王阳明接近于顿悟。孙奇 逢也加以调停。在(夏峰先生集)卷7(寄张蓬轩>中,他说: “事物遗弃,圣贤之传授无之.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