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郁闭临证感悟.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痰湿郁闭临证感悟

痰湿郁闭临证感悟 痰湿郁闭的临证感悟 /viewthread.php?tid=14975extra=page=3 最近没有整块的时间,只有抽空一段一段地写.可能前言不达后语,如果前后不太协调,也只有请大家原谅了. (一) 郁证向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一般理解为肝气郁积;广义的包括范围就广了,甚至有位老先生晚年的时候说,所有的病,从中医的角度看,都可以理解为郁证.而丹溪的气血痰火食湿六郁,是比较折中的,理论上好理解,临床上也好用.现在有研究丹溪学的,认为丹溪对寒郁也是阐述甚详的,所以一共是七郁.温病多可从郁理解和论治,可以说是对郁证理论和临床的大发展. 最近临床对痰郁和湿郁的论治有些粗浅的体会,所以写出来请大家指正. (二) 当年初随老师临床时,见老师很多处方开始就是“苏叶、藿香、荆芥、薄荷”,或者“苏叶、柴胡、荆芥、薄荷”,半年内都很难理解,不知如此有何妙用,心里经常想需要吃那么多解表药吗,但病家服药后都反馈疗效很好,真是搞的我一头雾水。后来半懂不懂地有跟师抄了很长时间处方,慢慢对老师的思想有了些了解,但毕竟自己没有在临床上如此运用过,也谈不上真的理解或认识有多深。 老师一直在学校这边和同仁堂两个地方坐诊,我只去学校这边跟老师上门诊,未去过同仁堂。老师讲过在同仁堂那边治疗过的一个病人,是武汉过来的,主要症状就是胸闷咳嗽,多年医治无效。曾服用西药18个月,因无效转而求助于中医,因家道殷实,遍寻良医,从东南然后沿海北上,最后折向西南。打听到成都前正吃某火神名医的处方,附片从200g用起,最后吃到每天700g,只吃得昏厥过数次,但是并没有见到“药不瞑眩, 厥疾弗瘳”的效果。反而唾液和痰中皆是血。据后来老师讲,当时追问了一下是怎么发病的,据说病起于夏天感冒后,后虽感冒症状消失,而胸闷咳嗽始终不见缓解,于是才开始全国求医的历程。老师推断可能病起于风寒外束,暑湿内闭,迭经误治,导致外感虽去,而湿邪却愈闭愈紧,所以简单症状始终不能消除。于是以杏苏散为主方,配合清轻宣散之品,症状慢慢缓解,后来合用过千金苇茎汤,前后调治约两月而愈。 后来碰到另外一位老师,和他谈起这个病案,我只讲了大致症状和以前的治疗经过,这位老师笑着说:“呵呵,这个要先宣散。”所以有时候不能不让人感慨中医是很精准的学科,很多时候对成熟的医家来说,某一个具体的病例的标准答案真是唯一的,当然具体处方可能风格是千差万别的,但用药方向可能是一致的。 很多药5-10g就差不多了,藿香淡豉这些15g左右,连翘常用5,6g.轻清疏透,重了意义也不大.一般认为宣散的药重了,容易多走中焦而少走上焦了. (三) 上面是一个典型痰湿郁闭的医案,初起可能芳香宣透即可愈,不知道西医是如何治疗的.湿邪闭郁于清旷之区,所以胸闷,湿郁于肺,所以咳嗽.湿郁久则化痰,这也是甘露消毒丹中用贝母、菖蒲的道理. 郁者,当发越而后不得发越,语出《金匮钩玄》的这句话提示郁闭,是属于机体不能正常发越所导致的证候.机体不能正常发越,就需要利用治疗手段,使其能正常发越.而湿邪为主的郁闭,轻宣芳透是重要的手段,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一句不能看得太死了,用的合适就可以了;以痰为主的郁闭,得以化痰和调理气机为主,是否需要健脾化痰要灵活把握. 湿邪为病,脉无定体,湿邪郁闭,也不一定脉沉,一般认为火郁者,脉沉而躁数,而湿邪郁闭,是可以见浮脉的.比如前段时间,小孩多见疱疹性咽峡炎发烧,动则到四十度或以上,脉可见浮滑而数,而全身肌肤干燥,无汗.舌苔多白腻,乏津液.我认为是湿邪闭郁于内,不能发越而发热,治以甘露消毒丹合蝉衣、僵蚕、姜黄、杏仁,一般四十度或以上的,两三剂可退烧,三十九度的,一剂能退烧.一般要退烧时,会全身微微出汗,然后体温降至正常,即所谓正汗. 其他人的经验,也有用白虎加苍术汤的,应该疗效也很好,可惜我没试过. (四) 湿郁和痰郁常相兼为患,所以合并在一块来说,在一些内伤杂病里表现特别明显.最近一直在治疗一例类风关患者,女,35岁,病史有八年,其治疗过程极为曲折.八年前刚发病时,某医生以大剂附子温阳治疗,症状逐渐缓解,后因考虑生小孩,转至另一医生,以补肝肾通络为主治疗,后来症状基本消失,生小孩后,调摄失当,又开始出现晨僵、疼痛、肿胀症状,服用补肝肾通络为治的处方效果不显,又请另外一位医生治疗,该医治以化痰为主,佐以活血健脾,症状逐步缓解.后地震,在外边住帐篷数日,症状急剧加重,不得已,开始吃激素,服用强的松一年余,配合中药,今年夏天逐渐将激素撤完.症见:大渴,大汗出,小关节疼痛肿胀,大便稀,小便每次量少,月经延后,每次月经量少,行经一般两天,舌淡苔腻,中后尤甚,舌尖红,六脉几无.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别人用过的,我用过的,这个的经验那个的经验基本也试遍了,仍然看不到明显效果.最后只剩一条道了,就是自己来认真思索,仔细辨证,以图一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