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批评思想(一)论情景关系 1
第八章 清代文学批评 第一节 概述 清代文学理论批评,是清代三百年政治文化、学术思想、社会风尚、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的集中反映。 1、 “返经归本”,以复古为尚。 2、集大成性 3、唐宋之争的历史终结 4、从“心学”到“实学” 5、明显的地域文化色彩 第二节 王夫之的文学批评思想 一、王夫之简介 二、文学批评思想 (一)论情景关系 1、倡导“以意为主” 2、强调对社会的体察。 3、强调即景会心,反对拟义和苦思 4、情景的辩证关系 (二)论兴观群怨 第三节 叶燮及其《原诗》 一、叶燮、《原诗》简介 二、文学批评思想 (一)对过往批评史的评价 (二)关于文学史的源流正变说 (三)论理、事、情与才、胆、识、力 1、理、事、情 2、才、胆、识、力 3、理、事、情与才、胆、识、力的关系 第四节 清初四大诗论 一、王士禛“神韵说”在创作上主要是吸取王孟诗风;在理论上着重继承司空图“味在咸酸之外”和严羽“兴趣说”的宗旨,形成神韵说重自然超妙、含蓄隽永的理论主张。 二、沈德潜“格调说” 所谓格调,就是格式、音调的总称。沈氏分而论之,格指表现思想内容的格式;调则为诗语之音调。合而言之,格调乃指构成诗体外在形态的格式音律。 三、翁方纲“肌理说” 所谓肌理,肌是比附,重点在理。翁所说的“理”是义理与文理的统一。包括伦理道德,历史掌故、音韵、训诂、修辞等,与后来的桐城派所倡导的考据义理文章合一的说法非常近似。表现出翁的肌理说更注重学问、考证、辞采的倾向。 四、袁枚“性灵说” 1、反对模拟复古,主张抒发性灵。 2、从性灵出发,批判神韵、格调、肌理诸说。 3、从性灵出发,大力提倡言情之作,对传统礼教有所突破,但有时会将健康之情与色情相混淆。 第五节 桐城派的文论 一、桐城派简介 从方苞1668年出生,到姚鼐1815年去世,桐城派延续了一百来年的历史。桐城派是由于桐城派的三个中坚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被人称为桐城派。 二、方苞的“义法论”与“雅洁论” 义法是方苞散文理论的核心,也是桐城派的基础。方在多篇文章中提到了义法。义法分开来讲,义字指文章的内容材料,法指表现手段。义法合而言之,就是讲文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雅洁是在义法的基础上对古文的具体审美要求。所以可以说雅洁乃义法之精者。 三、刘大櫆的“神气说” 1、在方苞义理主要指经义和事理的基础上增加了考据和经世致用之学。 2、在义法的基础上强调神气,神气是指从文字音韵中体现出的高妙的境界和气势。 四、姚鼐的文学批评 1、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 2、神理气味与格律声色 3、阳刚与阴柔 第六节 常州词派 一、简介 常州词派创立于嘉庆,大倡于道光,影响所及,直到现代。创始人是张惠言、张琦兄弟。以后,周济继承并发展了张惠言的词论,完成了常州派词学理论从框架到系统的演进过程,为常州词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词学批评 张惠言《词选·序》推尊词体,上比风骚,以比兴寄托为作词与说词的方法,主张“意内言外”,以深美闳约为准的,既开途径,又标宗旨,奠定了常州词派的理论基础。全应圭于《词选后序》归纳为“尊词体,崇比兴,区正变”三个要点。后世各时期的常州派词论家均把它奉为家法。 三、地位 常州派词论从张惠言、张琦兄弟编辑《词选》一书起,途经周济编著《介存斋论词杂著》等常州派词论得以修正、补充而发扬光大。 谭献的《复堂词话》、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况周颐的《惠风词话)等,无不受常州派词论的影响,并自称“常州派”。 晚清词坛大家王鹏运、朱祖谋等也都自认为常州派。 第七节 李渔《闲情偶寄》 一、李渔、《闲情偶寄》简介 二、戏曲理论体系 李渔的戏曲理论体系,一般以为由剧本与演出两大部分组成。 词曲部论戏曲创作分六项:结构第一,词采第二,音律第三,宾白第四,科诨第五,格局第六。 演习部论舞台演出艺术,亦分五项:选剧第一,变调第二,授曲第三,教白第四 ,脱套第五。 三、结构第一 (一)“结构第一”的含义 1、结构在戏曲各部分中居于最重要位置。 2、结构处在戏曲写作过程中最先的次序。 (二)“结构第一”的内容 1、“戒讽刺” 2、“立主脑” 3、“脱窠臼” 4、“密针线” 5、“减头绪” 6、“戒荒唐” 7、“审虚实” 第八节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 一、金圣叹简介 二、对《水浒传》的评点与删改 称袁无涯120回《水浒传》这种版本为“贯华堂水浒传古本”,其余版本称俗本,书前有三个序:《宋史纲》、《宋史目》、《读第五才子书法》,每一评点有总批、眉批、夹批,经验颇丰、并对袁无涯的版本进行删改,即“腰折《水浒》”(去掉后面五十回)。 三、《读第五才子书法》基本内容 (一)关于创作典型 1、格物——因缘生法 2、技巧 (1)“造谎” (2)“一样题目”,“许多写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