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一中、国光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VIP

福建省泉州一中、国光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泉州一中、国光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

泉州一中、国光中学2010-201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10分) 1.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靡有朝矣。(《氓》) (2) ,心念旧恩。(《短歌行》) (3)携飞仙以遨游, (《赤壁赋》) (4) ,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 (5)伏清白以死直兮, (《离骚》) (6 )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7)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______。(《荷塘月色》) (8) ,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学而》)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泰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石门亭记王安石 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石门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安石,使记其作亭之意。 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灭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书》不云乎:“予耄 逊于荒。”《诗》不云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人之否也敢自逸?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其有壅而不闻者乎?求民之疾忧,亦仁也。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 (让,叫) B. 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 (全部,都) C. 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互相) D. 人之否也敢自逸 (穷而不达,即不得志)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留之山中 使记其作亭之意B. 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 夫环顾其身无可忧 C. 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 君至而为亭 D. 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石门亭的地理位置、建亭者及写“记”的缘起。此段文字简约明快,为下文的议论张本。 B.全文围绕“作亭之意”展开,先用五个排比设问,然后逐个回答,每点都归之于“仁”字,其推理之严谨,分析之透辟,行文之游刃有余,令人叹服。 C.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作者心目中,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都是“仁”的体现。 D.宋代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内涵与本文中的“而忧者必在天下”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 5.将以上文言文选段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3分) ()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3分) (三)古代诗歌赏析(6分) 6.阅读以下诗歌,回答问题。 生查子 ·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1)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 (2)简要分析“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二、文学常识、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7.下列各项中,对常识及作品故事情节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