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吃客家菜听客家事part1.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吃客家菜听客家事part1

吃客家菜 聽客家事 張典婉-- 中國時報部落格2009-02-28 22:48 常帶朋友走訪客家村吃客家菜,日子久了也就整理一些客家菜背景說明,多年前在客委會工作時,倒也派上用場,成為一些朋友了解客家菜的基本資料,或是一些朋友的教材參考,其實說得還不如自己吃一頓有趣多了! ? 沒有一個民族像客家族群這樣,充分發揮土地山林與陽光的滋味,在菜餚中表露了客家族群生活與居住環境,造就了客家菜的特殊性。客家人的儉樸、尊天敬地的天性與家訓,都在客家菜中顯露無疑,沒有現代化的電氣用品前,過去農村社會多是自結自足,客家人運用天候發展出種類繁多的醃漬物、米食、與季節天候息息相關的食材,使客家菜在食材選擇與烹煮過程,呈現能綿續長存及別樹一格的飲食文化。 吃食文化也是山歌與童謠間描述的好題材,「嘴啫啫,食蕃薯,賣牛眼,嘴圓圓,賣粄圓,嘴長長,賣豬腸。」「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蓮塘,蓮塘背種韭菜,韭菜開花結親家,親家門口一口塘,蓄介鯉魚八尺,大介拿來炒酒食,小介拿來討哺娘。」此外「懷胎歌」、「病子歌」、等對客家生活中的吃食與意象描述得入木三分,其實未嘗不能解釋成客家族群長期面對遷徙、移墾帶來的恐懼,而發展出適合久存方便攜帶的食材,以便栘墾遷居過程中免於饑餓的隱憂,這樣的隱憂,也就自然呈現在歌謠與山歌的常民文化中。 因著山居食材取得不易與惜福的生活觀,客家族群研發出各種醬料名菜;都有著下飯保存久,盡情利用菜蔬水果的特性,從菜餚到點心零食,從主食到粄類,因著年節、四季盛產的山林產物,創造出多元的吃食文化。 客家族群為了維持體力與補充大量流動的汗水,發展出鹹香油的烹調習慣,所以大部份的食物都是重口味、多肥油,可以佐大量米飯增加體力,為了讓菜餚更容易下口菜色的香味佐料,成為客家菜的必備要件。 為了保存食物與多元利用,勤儉的客家人,個個都成了使鹽高手,成為民間大廚師,發明出各式各樣的醃漬品從蔬菜、魚肉、醬料、紅麴、乾燥食材等,造就了客家美食的經典食材。魚肉對居處山區丘陵的客家人得來不易,只得用大量的鹽巴替代冰箱的功能,例如客家「鹹豬肉」,就像北方的臘肉或是金華的火腿一般美名遠揚,若有蒜泥醋汁搭配更是加分,叉鹹又入味的「鹹魚」也是一樣的道理。如今肉品取得容易,許多客家餐廳、市場都有客家鹹豬肉、鹹魚,成為時下流行菜色。 長期居處山林的客家人,善用自然資源也創造出大量佐料醬料的運用,如破布子、樹豆、枯醬、、、等佐料,伴隨著大家的生活記憶,成為客家特殊食材。 客家祖先發現破布子的食用功能,長在荒山郊野的破布子,耐旱、耐貧瘠、生命力強的植物「破布子」,葉子常因蟲害變形,乍看就像破布(也就叫它「破布子」),不過卻不因外表而被捨棄,果實含有豐富的水分和膠質,醃漬後,就成了下飯的醬菜。昔日農村,「破布子」就是很重要的菜蔬植物,即使現代人飲食習慣已有改變,醃漬的「破布子」仍是用來蒸魚、蒸肉、炒蛋的佐料。 客家人順勢而居,在山坡、丘陵地上栽種許多適合的作物,「薑麻」就是其中之一,常見“薑麻園”“麻園坑”的地名,這是客家人居住的所在。飲食方面,少不了「薑麻」入味,沒菜吃的日子,醃好的嫩薑配米粥,這樣又過了一餐。也借著薑麻的辣達到驅寒,促進血液循環強身的功能,增加勞動力。如果以現代觀點;客家人長期因為體力須求,發展出大量油煙與醃漬品的烹煮模式,為了求平衡,客家人運用桔子、柿子、薑麻、李子、梅子、、、與紅麴等食材活用,都是發揮了高度智慧的飲食文化。 至於年節季節變化發展出的副食品及零食、粄仔,更反應客家人的生活態度,借著大自然與節日發展出的飲食,處處都有客家生活的哲學。在台灣由於地形與氣候生活條件的些許差異,也讓台灣的南北客家菜稍有不同。 在客家庄裡常有人說客家美食,到了客家村不吃這些似乎就白來了.客家地區行之有年的四炆四炒,可說是客家族群的視為宴客菜單的主菜,更是饕客們的最愛。四炆:豬肚酸菜湯、客家爌肉、排骨炆菜頭、肥湯炆筍乾;四炒:客家炒肉、薑絲炒大腸、豬旺炒韭菜、豬肺鳳梨炒木耳(俗稱鹹酸甜)。 這些食材不是客家獨有,卻和客家生活息息相關,過去客家人在窮困的環境中創造的美味,不值錢的豬隻內臟、血液,都變成餐桌上的佳餚。炒和炆的手藝也和生活有關,客家炒肉原先只是把剩菜剩肉和在一起下鍋,增加香味:“炆”是指大鍋烹煮、持久保溫,這也和傳統客家家庭人口眾多有關。綜觀客家的名菜多有易下飯入味香的特色且多能保存,調理一次可吃好幾頓,方便再次取食加熱的特性,而且食材多保有客家人的節儉美德,盡情運用決不浪費,例如客家小炒。 「客家小炒」又稱「炒肉」,先民在拜拜之後,將乾魷魚、肉和一些剩菜全部一起下鍋炒,有時候如果回鑊的機會越多,味道更香更重。現在的客家小炒作法和過去有所不同,人們經濟生活改善,對飲食衛生更加重視,已經不用剩菜和著炒了。即使如此,魷魚、豬肉、和蔥白這些材料,仍遵循傳統不能改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