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7-访李政道博士备课资料-粤教版必修5.docVIP

高中语文-7-访李政道博士备课资料-粤教版必修5.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7-访李政道博士备课资料-粤教版必修5

备课资料 一、神童博士李政道 李政道和杨振宁曾荣获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基于他们在1956年提出的“李—杨假说”——在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能是不守恒的,这被另一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1912~1997)用实验所证实,从而推翻了过去在物理学界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为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的道路上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1997年5月30日,李政道在北京的一次演讲中这样说道:“在物理学中,宇称守恒意味着左跟右是对称的。 假如有两个系统,开始时互为对方的镜象,就是说它们的动态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左跟右不一样。宇称守恒是指,除了左右不一样以外,它们以后的发展应该完全一样。 1956年,我和杨振宇在理论上建议了宇称不守恒。1957年,吴健雄的实验结果表明宇称守恒的观点与自然现象是不符合的。” 1926年11月25日,李政道诞生于上海。他自幼酷爱读书,整天手不释卷,连上卫生间都带着书看,有时手纸没带,书却从未忘带。抗日战争时期,他辗转到大西南求学,一路上把衣服丢得精光,但书却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但经过严格的考试,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3年后便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被誉为“神童博士”,其时年仅23岁。 在科学上早熟的李政道,30岁时便升任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亲自体会到科学人才必须从小培养,因而在1974年5月30日会见毛泽东主席时,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他的建议被采纳。1979年,他去合肥访问时去科大少年班看望了同学们,并题词:“青出于蓝,后继有人。”李政道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他建议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他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他建议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他建议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近代物理中心……这些建议都一一得以实现。1985年7月16日,邓小平会见李政道时,对他说:“谢谢你,考虑了这么多重要的问题,提了这么多好的意见。” 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将其毕生积蓄30万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竹君)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和苏州大学的本科生从事科研工作。李政道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学事业后继有人,真是用心良苦,竭尽全力。 (选自《青年科学向导》总第5期) 二、李政道和两种文化 1946年,20岁的中国青年李政道到了美国芝加哥。他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小康之家,但在内忧外患、风雨如磐的年代,从小学到大学,他一直没有得到完整的教育。当他快上小学时,“一·二八变事”爆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炮火中,地处上海闸北的商务印书馆变成了灰。当他快上中学时,又来了“八·一三”事变。当他快上大学时,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全面侵占上海。1941年12月,他逃离故乡,颠沛3年,1944年到了贵州湄潭,成为“流亡大学”——浙江大学物理系的一名新生。没过多久,日本人又打到了贵州独山,李政道离开浙大,经四川转至昆明。1945年春,他成为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二年级的一名插班生。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制订了原子弹研究发展计划,遴选数学、化学和物理学方面的专家和青年人才赴美做研究。经吴大猷教授的举荐,李政道获得了留学的机会,进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10多年之后,这位没有小学、中学和大学文凭的中国青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他一同获奖的还有另一位中国青年杨振宁。他们因在1957年提出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而获此殊荣。 1959年,英国科学家C.P.斯诺在剑桥大学里德讲座发表了关于“两种文化”的著名演讲,他说李、杨的发现是科学史上最惊人的成果之一,完全可以和1957年人类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相媲美。斯诺评价说:“这是一项极其漂亮而富有独创性的成就,世人对此感到如此震惊,以至忘记了他们的思维是何等的漂亮,它使我们重新思考物理世界的某些基本原则。”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李政道和杨振宁意外地发现了祝贺的人群中有自己在西南联大物理系的老师张文裕教授。原来,张文裕教授是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派,代表新中国专程前来向他们表示祝贺的。那时候,李政道和杨振宁还没有加入美国籍(他们是60年代入籍的),他们的护照还是由当年的中国政府签发的。所以严格来说,“1957年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不很确切,“美籍华裔科学家”应该改为“旅美中国科学家”。李政道初到芝加哥大学时,由于没有大学本科学历,照理是不能进研究生院的。但芝加哥大学颇为特殊,只要学生通读过哈特金校长指定的几十部西方文化的古今名著,并通过相关考试,没有本科学历也可以读研究生。据李政道博士回忆,他当时连这些书名和作者几乎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文化思想的了解了,“我向芝加哥大学招生办公室的负责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