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第9章风的地质作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质学第9章风的地质作用

第九章 风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风沙运动特点 第三节 风蚀作用 第四节 风的搬运作用 第五节 风的沉积作用 第一节 概述 风是地表环境中经常发生的一种地质营力。 风的形成——风是地球大气层的循环、调整、流动状态。 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的热量,而地面每个部位的大气受太阳辐射的程度是不均匀的,空气的温度也随之变化,温度的不同又导致空气密度的差异。暖空气膨胀,密度变小;冷空气冷却,密度变大,这样大气就从密度较大的地方(冷区)向较小的地方(暖区)流动,这一流动的过程就是风。 风的地质作用在干旱气候区的荒漠地带及其邻近地区最为显著,但在某些植被稀疏、松散沉积物大量裸露的潮湿气候区,风的地质作用也很显著。 荒漠(desert)是指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雨量极少(年降雨量少于250mm)、几乎没有植物生长、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 荒漠植被——骆驼草、芨芨草、胡杨、沙枣、 仙人掌。 荒漠类型——岩漠、砾漠、沙漠、泥漠等。 中国沙漠分布图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 沙漠鸟瞰 新月形沙丘山 新月形沙丘 沙丘上为沙波纹 新月形沙丘链 羽毛状沙丘 各种 沙漠中的河流和湖泊 沙漠中的生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胡杨秋色 胡杨枯茬 风城——雅丹地形 傲立沙丘 骆驼刺 盛开的怪柳 胡杨枯林 现代沙漠类型与分布 1、热带、副热带沙漠 位于南北纬15-35°之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年少云,少雨,气候干旱。如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澳大利亚沙漠等。 2、大陆内部温带和暖温带沙漠 距离海洋较远,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于到达。如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美国西部沙漠。 3、副热带大陆沿岸冷洋流影响下的沙漠 分布于南北半球冷洋流活动带沿岸,风从大陆吹向海洋,滨海受垂直向上的冷洋流影响,气候干冷,形成沙漠。 如撒哈拉沙漠的西部大沙漠。 4、极地沙漠 受寒冷干燥的空气控制,降水量少,且终年冰冻,形成沙漠。 如格陵兰北部、极地加拿大以及南极的无冰谷地。 撒哈拉沙漠 西撒哈拉——三毛笔下的伊甸园 澳大利亚沙漠 第二节 风沙运动特点 风地质作用的强、弱取决于风力的大小,同时受地面的物质组成、地面性质以及地形特征的影响。 当风力达到一定程度,风就能移动地面上的砂粒。砂粒在气流中运动的力学机制与河水中的泥砂运动相似,是气流的冲击力和上举力使砂粒起动的。 使一定粒径的砂粒脱离地表进入气流中移动的临界速度称为起砂风速或称起砂风。 携带砂粒的气流称风砂流。 风砂中含砂量直接影响风的地质作用的强弱。 风级表 台风(typhoon)——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空气旋涡。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风力常达10级以上,同时有暴雨。 飓风(Hurricane)——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热带空气旋涡,相当于西太平洋上的台风。 第三节 风蚀作用 风蚀作用(aeolian erosion)是指风以其自身的力量和所挟带的砂石对地表岩石进行冲击和磨擦,致使地表岩石遭受破坏的地质作用。 按作用方式分为吹蚀(吹扬)作用和磨蚀作用两种。 吹蚀作用(deflation)——风的冲击力及其紊 流作用,把在地表的疏松物质吹离原 地的作用。 磨蚀作用(abrasion)——是指在风砂流动过 程中所带砂粒对地表岩石的冲击、磨 擦及其使岩石发生破坏的作用。 风蚀作用的产物主要有以下类型: 1.蜂窝石(风蚀壁龛,tafoni) 由于风的吹蚀作用和砂粒的旋转磨蚀,使岩壁上所形成的蜂窝状孔洞和大小不等的凹坑,称为蜂窝石或风蚀壁龛。 2.风蚀穴(blowhole) 由于岩石的岩性不同,在风蚀作用下所形成的不规则的洞穴。 3.风蚀石蘑菇(mushroom rocks) 风蚀作用随高度而降低,分布于盆地边缘的孤石或岩块,在风砂长期磨蚀下,常可形成上大下细,形似蘑菇的石块,称风蚀石蘑菇。 下部很细,仿佛能被风吹动,称为摇摆石。 蜂窝石 风蚀蘑菇 风蚀穴 4.风蚀柱(deflation column) 若岩块发育垂直的裂隙,经长期风蚀,可形成风蚀柱。 5.风蚀谷(wind valley)与风蚀洼地 早期形成的河谷和盆地可以被风蚀作用改造成风蚀谷和风蚀洼地。 风蚀谷没有一定的形态,谷底忽高忽低,忽宽忽窄,平面上蜿蜒曲折,纵横交错,宛如迷宫。 风蚀柱 罗布泊风蚀柱 风蚀蘑菇 风蚀谷 6.风城(winderoded castle) 在风蚀盆地中所形成的平顶状多层的基岩墩台,酷似残垣断壁的古城堡,称为风城。 7.风蚀湖(wind-erosion lake) 风蚀作用将地面深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