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制剂的配伍变化-长沙医学院
长沙医学院药剂教研室 * 第二十二章 中药制剂的配伍变化 中药药剂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体外配伍变化 第三节 体内配伍变化 第四节 配伍变化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内容提要】 第一节 概 述 (一)药物配伍变化与配伍禁忌含义 1、药物的配伍变化 药物配伍应用后,在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理效应等方面产生的变化。 2、配伍禁忌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配伍变化,称配伍禁忌。 (二)药物配伍用药的目的 1、增强疗效(相须、相使) 2、减少毒副作用(相畏、相杀) 3、利用相反的药性或药物间的拮抗作用,克服药物的偏性。 (三)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 1、按配伍变化性质分 (1)物理的配伍变化 (2)化学的配伍变化 (3)药理的配伍变化 发生了分散状态或其它物理性质的改变,如发生沉淀、潮解、液化、结块和粒径变化等。 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了新的物质,一般表现为沉淀、变色、润湿或液化、产气、爆炸或燃烧等现象。 是指药物配伍使用后,在体内过程互相影响,而使其药理作用的性质、强度、毒副作用发生变化的现象。 第二十二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2、按药物的特点及临床用药情况分 (1)中药学配伍变化 (2)药理学配伍变化 (3)药剂学配伍变化 3、按配伍变化发生的部位分 (1)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2)体内药物相互作用 药动学 药效学 物理 化学 第二节 体外配伍变化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是指在患者用药之前(即药物尚未进入到机体之前),两种或多种药物相互间发生化学或物理性相互作用,使药性发生变化。 一、物理的配伍变化4 1、溶解度的改变 (1)煎煮过程 (2)药渣吸附 (3)盐析作用:如甘草配芒硝,甘草酸析出。 (4)增溶作用:如糊化淀粉使芦丁增溶。 (5)溶剂影响:如盐溶液加入乙醇,产生沉淀。 (6)贮藏过程:如改变温度、“陈化”、相互作用 2、吸湿、潮解、液化与结块 (1)吸湿与潮解: 干浸膏、颗粒、酶、无机盐与含结晶水的药物或吸湿性辅料配伍…… (2)液化:如樟脑-薄荷脑 (3)结块:散剂、颗粒剂吸湿后又干燥… 3、吸附:如活性炭与生物碱配伍… 4、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乳剂、混悬剂 二、化学的配伍变化 1、含义: 药物之间发生化学变化而引起药物结构的改变,以致影响药物制剂的外观、质量和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2、类型5: (1)产生浑浊或沉淀: 如生物碱与苷、生物碱与鞣质、生物碱与有机酸、有机酸与无机离子、鞣质与皂苷、鞣质与蛋白质、鞣质与白及胶… (2)产生有毒物质: 朱砂与还原性药物(溴化钾、碘化钠)配伍→溴化汞、碘化汞↓,刺激性↑,出现腹痛、腹泻和赤痢样大便。 (3)变色: 大黄粉与氧化镁或碳酸氢钠配伍→粉红色。 (4)产气: 碳酸盐或碳酸氢盐与酸类药物配伍→CO2↑。 (5)发生爆炸: 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爆炸,如火硝与雄黄。 三、注射液的配伍变化 1、注射液配伍变化分类 可见:浑浊、沉淀、结晶、变色、产气 不可见:水解、抗生素的分解和效价下降等,可影响疗效或出现毒副作用,带来潜在的危害性。 2、注射液产生配伍变化的因素 1)溶剂组成的改变 2)pH的改变 3)缓冲容量:具有缓冲能力的溶液, pH稳定在一定范围。 4)辅料的纯度和盐析作用 5)成分之间的沉淀反应 6)混合浓度与顺序 7)附加剂的影响 案例分析----清开灵不合理配伍分析 配伍禁忌用药 典型病例:患儿,男,1岁,因急性扁桃体炎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清开灵注射液10ml、头孢唑林钠0.5克静脉滴注,15滴/分。 静滴液体量约20毫升时,患儿突然出现口唇紫绀、口吐粉红色、白色混合泡沫痰,呼吸急促,点头样呼吸;体温39℃、心率210次/分、呼吸50次/分,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大量湿性罗音,立即停药,给予强心、利尿、持续高流量给氧、醒脑等抢救措施,19小时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分析: 将多种药物混合配伍或存在配伍禁忌的药品先后使用同一输液器滴注,没有其他液体间隔。 清开灵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其他药品时,医护人员应谨慎考虑与清开灵注射剂的时间间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案例分析---双黄连注射剂不合理配伍分析 患者,男,38岁,因头晕、发热至诊所就诊,查体温38.5度,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双黄连注射液20ml、林可霉素注射液3g、利巴韦林注射液0.5g、地塞米松5m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