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的海岸地形与地质-永安国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桃园的海岸地形与地质-永安国小

據實地測量結果發現,目前這些碉堡距離沙丘崖腳的距離已達17-33公尺。本研究在此找尋碉堡附近適當的定點,於1999年7月9日起,由沙丘前緣濱線向內陸側每隔5公尺訂一測量樁,利用水準測量儀測量每個月的高度變化,並繪製沙丘月變化圖 (圖3),由測量一年的結果及每月形態變化的觀察結果得知,沙丘前緣受到東北季風及波浪雙重影響之下,已降低及後退3公尺以上,沙丘不斷後退的結果,便造成海岸線後退。 海 岸 段 別 海岸 長度 代表地點 1978-1998 這20年的海岸線變化估計量 海岸 防護 措施 備註說明 變化狀況 變化量 單位:m 觀音 海岸 20km 草漯海濱 後退 35-95 無 沙丘侵蝕後退 海湖底 後退 20-70 無 沙丘侵蝕後退 樹林子 後退 30-75 無 沙丘侵蝕後退 白玉至 觀音溪口 前進 30-125 無 觀音溪口生成沙嘴 觀音海水 浴場 後退 15-60 無 沙丘侵蝕後退 塘尾 後退 15-47 無 沙丘侵蝕後退 觀音海岸近二十年來的侵蝕後退狀況 影響海岸後退的主要原因(1) 1.季風及颱風帶來的波浪侵蝕 西北部海岸由於海底較為平淺,破浪帶距海濱線甚遠,因衝濺 (up wash) 的力量大於回濺 (back wash),故能將海底的沙石帶往海灘堆積,而形成寬廣平坦的沙質海岸,但較強大的湧浪則反之,它會造成海岸的侵蝕。 西北海岸平常波浪高僅1至2公尺左右,但在強烈冬季季風及颱風吹襲之下,就會使波浪能量增加,波浪高度變高,根據中油公司沙崙觀測站實測1981-1990年最大平均風速及浪高結果,該區平均最大風速為6-7級,相當於10.8m/s至17.1m/s的風力 (鄭瑞壬,1991),根據蒲福氏風級分類標準,風力達到7級風即已接近輕度颱風的風力標準,而部分資料顯示風力更可高達8級 (17.2m/s-20.7m/s),在此強勁東北季風的吹襲下,即可引起平均高約2.8至4.4公尺的大浪,就極端值資料顯示更可高達4-7.5公尺的浪高。 影響海岸後退的主要原因(1) 臺灣地區每年平均受3至4個颱風侵襲,如此高的侵襲機率,自然對本研究區海岸造成嚴重的衝擊。伴隨颱風而來的低壓、強風,往往在海岸地區引起高大的波浪,進而造成海岸結構物的破壞。據中央氣象局海象測報中心 (2006) 的資料,民國83-86年受到強烈颱風的侵襲,研究區中的淡水、竹圍及新竹測站都曾出現明顯的水位異常升高狀況。根據推估,輕度颱風即可引起5.5-11.5公尺的浪高,最大波高更可高達16公尺。 受上述強烈東北季風及颱風即可引起如此高大的波浪,此波浪攜帶強大的能量即可抵達沙丘前緣崖腳,並將崖腳侵蝕2-3公尺以上,因崖腳被侵蝕而失去支撐,而使得上方沙丘隨之崩落,造成海岸顯著後退,在八里挖子尾及潮音沙丘都是典型的例子。 影響海岸後退的主要原因(2) 2.季風對沙丘的侵蝕 本海岸東北季風影響時間長可達8個月之久,再者其風力又比夏季季風風力大了許多,在此長期且強風的影響下,沙丘前緣的沙層被風刮蝕並往下風側 (向陸側) 堆積,致使沙丘前緣不斷後退與矮化,且防沙離因沙丘刮蝕失去支撐而傾倒,被風刮蝕的沙粒被強風帶往後方堆積。根據本研究實地訂樁測量結果顯示,在觀音海水浴場附近的沙丘,從1999年7月至2000年5月沙丘已向後堆高5.76公尺並向後內移36.5公尺,後方的防風林因被沙丘掩埋而枯死,由此足見東北季風對於本研究區海岸後退有其相當顯著的影響 影響海岸後退的主要原因(3) 3.陸源沉積物供應減少,海岸收支不平衡 陸源沉積物主要指河川中、上游隨水攜帶入海的漂沙,若河川攜入海水的漂沙多於海水侵蝕所帶走的漂沙時,海岸即會增長,反之則會後退,此即為海岸收支平衡的觀念。(許民陽等,1999) 本區陸源沉積物最大供應源為淡水河系,據李錫堤等(1998) 估計淡水河全流域輸沙量每年約928萬立方公尺,惟測站係位於河川上游,且由於受石門及翡翠水庫修建攔沙影響,其輸沙量大幅度減少,據其推估淡水河中游實際輸沙量只約為185萬立方公尺。1981年左右,臺北盆地內淡水河內仍允許抽砂,直到1989年才全面禁採砂石,據黃清和等 (1997) 估計淡水河及蘭陽溪年抽砂量約各為500萬立方公尺,加上其餘注入本研究區的小河川如新街、老街溪、南崁溪等也曾在河床中開採建築用砂石,因此造成研究區整體輸沙量有明顯性的減少。以臺北縣八里鄉為例,由於淡水河上游興建石門水庫、翡翠水庫、青潭堰等水庫,造成近年來八里沿海海岸,近二十年內縮量達306公尺以上。 整體而言,上述因素致使本段海岸輸沙量大減,亦為海岸後退的主因。 因此在本研究中所採用的研究方法才會藉由各年代地圖及航照圖的套疊、對比,以了解中長期的海岸變遷狀況。若以100年期淡水新港至南崁溪口段的地形圖比對為例,1904-1966年海岸大致呈現外移,但至19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