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出人才传承好戏文化脉动.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带带出出人人才才传传承承好好戏戏文文化化脉脉动动 在名家传戏成果汇报演出上,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周恩 汇报表演叶金援所授 《挑滑 车》。冯金明摄 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宋云飞 (左一)在刘琪 (右一)指导下排演 《小放牛》。资料图 片 去年12月5 日至11日,“名家传戏——当代京剧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成果汇报演出在京连 演7场,来自全国各地京剧院的近40名优秀青年演员,表演了 《夜奔》 《挑滑车》等 剧目,收获广泛好评;而在此之前的9月9 日至12 日,江西抚州则举办了第三届“名家 传戏——当代昆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成果汇报演出,越来越多的青年优秀人才崭露 头角……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青年人才培养是戏曲传承发展的根本保障。历史上,科班和师徒 相传、口传心授的师徒制培养了众多名家。随着戏曲院校的相继成立,大班制、集体 制培养了一大批后备人才。发展到现在,为更好地促进拔尖人才的涌现,文化部实施 了“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希望推动以口传心授重点培养好苗 子,也让名家好戏得以薪火相传。 老艺术家是承载戏曲传统最鲜活的力量 2016年,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宋云飞在名家传戏工程中得到了著名京剧武旦演员刘琪 的指导,学习的经历让宋云飞“幸运不已”。“我一周至少和刘老师见两次,有时候甚至 天天见,所以学习几乎没有中断过,基础打得很扎实。老师今年都78岁了,依旧十分 严谨认真,上课教授每一个动作都是不厌其烦一点点做示范,对我的要求也是绝对不 能马虎,每一处细节都必须精确、到位。”谈起在刘琪的指导下排练 《小放牛》 《小 上坟》的情景,宋云飞十分感激。 刘琪先后师从邱富棠、马宗慧、赵桐珊和“四小名旦”之一的宋德珠先生。“我是在前辈 艺术家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所以现在就是把老师教授给我的东西,把老师对我的感 情传递给下一代。”刘琪说,“这两出戏称得上我的代表作,我13岁就开始学习 《小放 牛》,不断体会、演绎,在各种重大场合都受到了热烈欢迎。学来得不容易,所以把 它们传承下去也是我的心愿。”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副团长李铭说,孟广禄、张克、石晓亮等艺术名家当初都得到了顶 尖老师的指导,“他们到了这个年纪,又经过长期舞台实践,都深感已经到了感恩各 界并承担起传承责任的时候了,所以‘名家传戏’工程可谓恰逢其时。” 据悉,2012年起,文化部启动了“名家传戏——当代昆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首度在 国家级层面上建立了昆曲艺术人才传承创新机制。2015年起,“名家传戏”的范围进一 步扩大,涵盖了昆曲、京剧、地方戏曲,聘请了一批老一辈戏曲名家,采用“一带 一”或“一带二”的形式,每位名家向1—2名学生传授2出经典折子戏;2016年,“名家传 戏”面向全国戏曲院团,扶持范围惠及更广。最终在全国各级各类表演艺术团体共扶 持100组,其中京剧29组,地方戏71组,艺术家以“一带二”的方式向每位学生传授2出 经典折子戏。 在之前的第六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上,第二届“名家传戏”的28位青年演员进行了成果汇 报演出。有专家观察到,名家传戏不仅有 《牡丹亭·寻梦》 《西厢记·游殿》等演出频 繁、习者颇多的热门剧目,各指导老师不断教授和强调严谨和规范之处,让好戏不至 于“油了”“乱了”;还有 《双珠记·投渊》 《十五贯·男监》等在舞台上已然罕见,甚至濒 临失传的剧目,让好剧后继有人。 作为非遗,戏曲的传承必须是活态的,而到了高端传承上,厚实的经验尤其珍 贵。“戏曲要想发展,必须在传承上先打好基础。而名家、老艺术家是承载戏曲传统 最鲜活的力量。”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评章说,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地从名家 老艺人身上学习经典折子戏、传统大戏是最好的传承方式之一。 将最拿手、最正宗、最规范的戏传下去 “ 《白蛇传》是我的出道作、成名作和代表作, 《穆桂英大破洪州》则记录了我人生 中最美好的艺术时刻。”师从王瑶卿先生、国家京剧院著名京剧艺术家刘秀荣说,既 然是“收徒传戏”,就应该将从师父那里学到的最拿手、最正宗、最规范的戏传下去。 这次,她负责给宁夏京剧院演员刘京和青岛市京剧院演员刘媛媛传授 《白蛇传》和 《穆桂英大破洪州》。 李铭介绍,诸如孟广禄的 《探阴山》 《赤桑镇》、石晓亮的 《三盗令》 《三盗九龙 杯》等等,凡是“名家传戏”工程中的艺术家,传授的都是自己的看家本领。这样一 来,年轻演员便水到渠成地学习到了名家亲授的经典。 名家亲授经典的指点、示范,比起院校集体教学、看表演录像学习,其作用和意义究 竟在哪里? “我平时也会在戏校教课,通常面对的是三五个或更多学生,那就决定了我不可能每 个人都能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教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