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茶情景茶艺设计要领及例证
——以雅安边茶为例
杨瑞 齐桂年*
(四川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四川雅安 625014)
摘 要: 提出了雅安边茶情景茶艺设计要领,并结合雅安边茶的历史文化特性,举例说明了其茶艺设计中主题选择及内容的演绎,为黑茶茶艺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雅安边茶;藏茶;黑茶;茶艺表演
如今雅安行销藏区茶叶概念混淆,人们多以藏茶呼之,每每提及,总给人以粗老印象,有难登大雅之误,相关茶艺表演也多展示其民俗性,茶艺师身着艳丽藏民族服饰对其进行简单的煮饮或冲泡展示,久而久之,藏茶(雅安边茶)在人们心中似乎成了一个新兴产物,认为不过是边销粗饮,无甚新奇,更谈不上文化底蕴。
事实上,雅安茶行销边疆历史悠久,汉代及以前不排除茶叶作为土特产在当地部落民族间流通,并由灵关道(今宝兴灵关镇)通向西北。而传入藏区,最早可追溯到唐文成公主入藏(641年)前后[1]。随着饮茶习俗在藏区的传播,口感独特,消食去腻的发酵茶(今属黑茶类),成为高原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宋明时期雅安茶作为官方易马、赏番及茶土交流的主要物资,其行销数量之大,地位之重,是其他地区茶叶、茶类难以比拟的。自唐至清,雅安茶更是汉藏间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纽带,对于加强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乃至汉藏人民间依存关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
就行销路线而言,唐宋时期雅安茶行销边疆以青藏道为主,主要靠牛马驮运。从明至清,川藏茶马古道逐渐形成,由雅安经康定至昌都入拉萨,再向西经日喀则、亚东等地到境外的不丹、尼泊尔,全长8000余里[3],其间山高路险,气候恶劣,运送茶叶的主要是人力背夫和牦牛驮队。
故在雅安边茶茶艺设计中,应充分挖掘其背后的文化与历史,突显其历史地位,再现背夫无畏艰险运送茶叶的情景,通过极富感染力的旁白与背景视频的渲染,让观众随着茶艺师的演绎,在一杯茶的时光里,感受这小小边茶中承载的艰辛与和平,对提高人们对雅安边茶的认可度,推动其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1990—),,研究生,研究方向为。E-mailyangrui2266@163.com
*通信作者:齐桂年(1956—),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茶叶精深加工及茶树生物技术。E-mailguinian5612@163.com
1雅安边茶情景茶艺设计需要明确的内容
1.1雅安边销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称呼
雅安边销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呼,导致如今概念上也多有混淆,究竟哪种称呼更具代表性及典型性,在茶艺设计中首先须得明确。
唐宋时期,以产地称蜀茶、名山茶,以销售对象结合形制称火番饼等。如唐杨晔《膳夫经手录》“惟蜀茶南走百越,北临五湖,皆自固其芳香,滋味不变”。五代毛文锡《茶谱》“临邛……又有火番饼入西蕃、党项,重之。如中国名山者,其味甘苦。
明代以色泽称乌茶、黑茶,以形制称巴茶、砖茶,以用途称官茶(储边易马)、商茶(给引征课)等。如洪武四年(1371年)“四川巴茶三百十五户”,“巴”为蜀方言,“凡饼块为巴”[8]。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专令蒸乌茶易马”;“嘉靖三年……悉征黑茶”[9]。
清代至民国,有南路边茶、西路边茶之称,以邛崃、名山、雅安、天全、芦山等地所产茶,专销康藏地区,居成都南边,称“南路边茶”;以灌县、大邑、平武等地所产之茶行销松潘、理县一带,居成都西边,称“西路边茶”[4-6]。
新中国成立后,雅安茶厂于2000年提出“藏茶”[7]之称,广义而言,指藏区民众历史上曾经引用过的茶。狭义而言,是藏区民众自吐蕃时代以来,传承至今一直引用的,以雅安为制造中心的,含有雅安本山茶(小叶种茶)的砖茶。有康砖、金尖、芽细,毛尖,金仓等不同类别。
综上,结合古代制茶工艺及现代生化知识可知,为便于贮存运输,雅安边销茶主要为绿毛茶紧压成饼或砖,经长达一年以上的高海拔运输,风吹日晒,自然醇化,而“其味不变”,属现代意义上的黑茶。早在汉代即有作为当地土特产与西北西南蛮夷土著进行交流,而官方易马始于唐宋,故雅安茶行销边疆时间早于北上易马,二者并存,地点也不局限于康藏。且明清背夫运往藏区的茶称边茶或南路边茶。故笔者认为,砖茶之称难以体现其历史意义,黑茶范围过大,因并非所有黑茶都与边疆藏区有关。藏茶之谓,表面上看似乎涵盖其功用,但稍显局限,并缺乏历史感,统称边茶更能体现其历史价值。
1.2川藏茶马古道上独特的背夫文化
背夫是川藏茶马古道上特有的风景,背夫精神是雅安边茶茶艺设计中应重点突出的部分。一般认为背夫运茶始于明代永乐年间岩州卫建立茶马司之初,因小路险峻狭窄,只能人背,尚缺乏明确史料[6]。但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的《万历合约》中已明确可见“沈(岚安)冷(兴隆)穷民,背脚营生,于本年正月十三日背茶至烹坝”的记载。
背夫(又称茶背子,背脚,以汉人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docx VIP
- 机房搬迁实施方案.pptx VIP
- DB65-T8022-2024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11921-2024(OCR).pdf VIP
- fNirs近红外成像技术原理-近红外脑成像系统.pdf VIP
- 2025年浙江省卫生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pdf VIP
-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docx VIP
- 2011年南宁市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工作人员简章.doc VIP
- 建设年产40万吨蛋氨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备案.doc
-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含答案.pdf VIP
- 2025年新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