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总复习[新课标]历史能力测评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答案详解.doc

高三一轮总复习[新课标]历史能力测评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答案详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一轮总复习[新课标]历史能力测评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答案详解

高三一轮总复习[新课标]历史高效测评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能力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浙江温州十校联考)“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解析: 材料论述了君主专制等主张,在四个选项中只有法家主张君主专制。 答案: A 2.(2012·皖南八校联考)“爱是世界最美丽的语言。”与墨子的“兼爱”相比,孔子的“仁”注重(  ) A.调节人际关系 B.倡导重义轻利 C.讲求实际功利 D.区分等级名分 解析: 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是有差别的“爱”,而墨子的“兼爱”是无差别的“爱”,没有等级名分之分。 答案: D 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演化历程中的代表人物。据题意强调两个时期:“先秦法家奠定”“汉朝儒生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 4.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解析: 本题只有C、D两项符合董仲舒的思想,其中C项反映的是“君权神授”,D项反映董仲舒希望君主能爱惜百姓,继承了儒家“仁政”思想。 答案: D 5.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 A.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解析: 由梁启超的认识看出孔子重视美术、戏曲、音乐对人教育的影响,说明孔子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C项正确。其他三项都与材料的核心思想不符。 答案: C 6.“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官职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究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解析: 理学注重人身修养,“格物致知”是主张通过外在的行为,使人明事理。材料中“理会”能使事物通透就是格物致知的范畴。而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理,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 答案: A 7.右图是我们所熟悉的云根书院,朱熹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探究理学真谛。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学以致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C.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D.倡导“三纲五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C项是民主思想,B项是王阳明的观点,A项是陆九渊的观点。朱熹倡导“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理的作用,理就是“三纲五常”。 答案: D 8.(2012·湖南十二校3月联考)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 A.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 C.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D.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程朱理学。由朱熹编著的课本名称、受教育的对象及提出的具体行为规范看出C项正确。A项中的“治学”超出材料的主要意思;B、D两项出现于西汉武帝时期。 答案: C 9.(2012·安徽淮北二模)王守仁的心学四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中的“格物”是(  ) A.本原 B.目的 C.途径 D.本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宋明理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王守仁认为良知就是理,通过格物这一方法(即途径)达到融会贯通而明“理”的目的。 答案: C 10.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人君受命于天”,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孟子、黄宗羲都具有民主思想 C.三种主张都没有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的巨变 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是一种“民本”思想而不是民主思想,在当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