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石油地质综合大作业.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大石油地质综合大作业

石油地质综合大作业三圈闭评价与探井地质设计一、圈闭发育史分析目的:1.掌握生油层埋藏史曲线的绘制方法和生油岩热成熟度的计算方法2.确定石油液态窗和主要生油期、生烃高峰3.掌握圈闭发育史分析的回剥分析法,制作圈闭发育史剖面和平面图(宝塔图)4.了解圈闭有效性评价的基本步骤表3-1 凹陷中心参数井解释的生油层(A层)埋藏深度数据表距今年龄(ma)A层底面深度(m)A层顶面深度(m)65.00056.5345042.1116083035.41860157032.02020174029.32600232023.32550227021.53200295010.4365034105.2390036700418039551、烃源岩演化史分析平均地温梯度4℃/100m,开始生油TTI=3.0,结束生油TTI=180.0,生油高峰TTI=9.02、一号构造圈闭发育史分析表3-2 某区新生代地质年代表代纪世绝对年龄(Ma)地层1号构造地层岩性新生代(KZ)第四纪(Q)全新世(Q4)0.01-0.00更新世(Q1-Q3)1.64-0.01新近纪(N)上新世(N2)5.2-1.64中新世(N1)23.3-5.2古近纪(E)渐新世(E3)29.3-23.3F泥岩为主,夹薄层粉砂岩32.0-29.3E35.4-32.0D始新世(E2)42.1-35.4C浅色泥页岩56.5-42.1B厚层砂砾岩古新世(E1)65.0-56.5A紫红色泥岩表3-3 一号构造各点地震解释地层厚度数据表地层解释点ABCDEFP010400650500550350P120350500800600400P218300470680690410P315280450570760420P413310475665670400P515300520730600410P617340520790630370P720380510840600450P819450500850550400表3-4 一号构造过各解释点的地震测线号解释点联络测线(东西向)主测线(南北向)P0CROSSLINE-240.0XLINE-465.0P1CROSSLINE-240.0XLINE-460.0P2CROSSLINE-242.0XLINE-462.0P3CROSSLINE-243.0XLINE-465.0P4CROSSLINE-242.0XLINE-468.0P5CROSSLINE-240.0XLINE-470.0P6CROSSLINE-238.0XLINE-468.0P7CROSSLINE-237.0XLINE-465.0P8CROSSLINE-238.0XLINE-462.0采用回剥技术,绘制XLINE-465.0测线构造演化剖面采用回剥技术,绘制一号构造的古构造平面发育史图(宝塔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最早A顶面埋藏时期为南低北高的格局,此后逐渐演化形成了中央背斜构造,到了E顶面沉积以基本形成一短轴背斜,在E沉积末时期进入生油期二、圈闭地质综合评价目的:进一步复习和巩固圈闭地质评价的基本知识;掌握圈闭评价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流程以及风险概率评价方法。区域构造: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位于盆地北部,呈东西向展布。自东向西划分为三个次一级的构造单元,即英吉苏凹陷、满加尔凹陷、阿瓦提凹陷。局部构造:经地震普查,在满加尔凹陷东部发现了一个背斜构造(MD1号构造),其主体部位的地震测网达4×4km,目前控制MD1号构造的地震测线共有12条,其中主测线6条,联络线6条。构造发育简史MD1号构造是晚加里东—海西期形成的挤压背斜。该期构造运动强烈,使本区隆升遭受剥蚀,其中石炭系—三叠系缺失,泥盆系也遭受一定程度的削切。印支期该构造定型。以后的构造运动对本区影响不大,MD1号构造保存至今。构造的闭合度、构造展布等情况MD1号构造志留系底界为近北西走向的短轴背斜,长轴长22km,短轴宽14km,构造南缓北陡,东缓西陡,其中以4×4km测线控制的可靠圈闭面积为77km2,幅度为100m,高点埋深5520m。断层的分布、性质、断距和切割深度MD1号构造北侧存在两条深大断裂,断裂走向为北西—南东向,推测该断裂已断至寒武—下奥陶统,可能构成MD1号构造的油源断裂。地层概况该区自上而下发育新生界第四系、上第三系、下第三系、中生界白垩系、侏罗系、古生界泥盆系、志留系和中上奥陶统地层,缺失三叠系、二叠系和石炭系。油气源条件油气源对比资料显示,该区不仅具有下古生界的油源岩,而且发育中生界油源岩,油源条件良好。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是该圈闭的主要油气来源。北东方向发育两条断裂,可以成为MD1号构造的油源断裂储层条件主要储层为志留系下砂岩段碎屑岩。钻井结果显示,志留系储层在全盆地分布广泛,储层物性以中低孔、低渗—特低渗为主。测井数据显示,志留系砂岩孔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