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讲议.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级讲议

4.综合分级效率 以上所介绍的部分分级效率以及基于部分分级效率曲线所定义的、评价分级精度的参数,需要涉及各个粒径区间的分级情况。与此相对应,如果不管各个粒径区间的分级情况,而只是在全部粒径范围内,对分级的效果进行整体上的综合评价时,通常使用综合分级效率,而比综合分级效率简单的细颗粒(或粗颗粒)回收率也用得较多。 (1)分级模型 (2)细颗粒(粗颗粒)回收率 令F、U、O分别表示原料、细粉组和粗粉组的质量,并假定其中细颗粒和粗颗粒的质量比分别为: —原料中细颗粒的质量比(即细颗粒的含有率),%; —原料中粗颗粒的质量比,%; —细粉组中细颗粒的质量比,%; —细粉组中粗颗粒的质量比,%; —粗粉组中细颗粒的质量比,%; —粗粉组中粗颗粒的质量比,%。 定义细颗粒回收率为实际上回收到细粉组中的细颗粒的质量与原料中的细颗粒的质量之比,即 (6) 同样,可定义粗颗粒回收率为实际上回收到粗粉组中的粗颗粒的质量与原料中的粗颗粒的质量之比,即 (7) 细颗粒回收率(选粉效率)和粗颗粒回收率的意义很容易理解,在操作现场用得较多,但是只用细颗粒回收率或粗颗粒回收率,还不能全面地评价分级的精度,这一点可以用一个“极端化”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假定10kg的原料中含有7kg的细颗粒和3kg的粗颗粒,经分级后细粉组的质量为8kg,并且7kg的细颗粒全部被分到了细粉组中,由此可以算出:细颗粒回收率=7/7=1,粗颗粒回收率=2/3。如果只用细颗粒回收率来评价分级精度的话,就会得出“理想分级”的错误结论。 (3)综合分级效率(牛顿效率) 为了用细颗粒回收率和粗颗粒回收率全面地评价分级精度,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这就是综合分级效率,又叫牛顿效率。若以细粉组为对象,不仅要考虑细粉组中回收的细颗粒的质量比,即有用成分的回收率,还要考虑细粉组中混入发粗颗粒的质量比,即无用成分的残留率,因此定义综合分级效率为: (8) 若以粗粉组为对象,同样可以定义综合分级效率,得到(8)式。 (4)综合分级效率的物理意义 将图6所示的分级装置考虑为理想分级装置与旁路装置的组合,旁路装置完全不能进 行分级,只能让原料原封不动地通过。如图7所示,原料F的质量为细颗粒的质量和 由此可得出综合分级效率为: (9) 由(9)式可见,综合分级效率等于原料中经过理想分级装置的质量比,也就是表示在实际的分级装置中理想分级所占的比例。 (5)、和的实用计算公式 用(6)、(7)式计算和时,需要知道原料、细粉组和粗粉组的质量F、U、O,而在连续进行分级操作的现场,这些数据是无法测定的,因此必须将(6)、(7)式进行适当的变换。 按照前面的假定,并根据分级前后物料的平衡,有 原料:F=U+O 细颗粒: 由上面的两式中消去O,可得: (10) 同样,若消去U,可得: (11) 将(10)、(11)式分别代入式(6)、(7)式中,可得: (12) (13) 于是有 (14) 这样,只需要知道原料、细粉组、粗粉组中细颗粒的质量比,就可以计算、和,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图6 分级模型 如图6所示,分级原料F按其颗粒的某种性能经过分级装潢子被分成U颗粒群和O颗粒群二组,一般来说,颗粒的某种性能可以是颗粒的大小、形状、密度、化学成分、颜色等等,而在本书所介绍的粒径分级中,就是指颗粒的大小。用筛分的方法分级时,粒径小于网眼尺寸的细粉称为筛下产品,而粒径大于网眼尺寸的粗粉为筛上(或称筛余)产品。在图6中,原料按某个粒径被分成二组,U颗粒群为细粉组,而O颗粒群为粗粉组。由于在实际的分级操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分级误差,二组粉体中都会混入一些不需要的成为,即细粉组中混入粗颗粒,而粗粉组中则混入细颗粒。 粗颗粒的质量之和,假定为经过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