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粗糙度曲线统计特征接触热阻模型.pdfVIP

基于粗糙度曲线统计特征接触热阻模型.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传热传质学 2003年学术会议 编号:033174 基于粗糙度曲线统计特征的接触热阻模型 赵剑锋王安良杨春信 (北京航宅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505教研室,北京,100083) 联系电话:010 摘要:本文在对粗糙度曲线统计特征分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接触热阻的计算模型。分别采用四 种接触峰的评定标准,对实际机械加工表面的接触热阻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评定标准的选取直 接影响接触热阻的计算结果:在同一接触峰评定标准下.两块平均租糙度值相差较大的实验板,其接 触热阻计算值的离散区域也有可能重叠。所以,在计算接触热阻时,仅仅使用一两个平均化的粗糙度 统计参数来表征整个表面的形貌特征是不够的。 关键词:接触热阻;形变模型:粗糙度曲线 1 前言 接触热阻的理论计算主要涉及表面形貌模型、接触模型和形变模型等三个方面。对 曲线的轮廓高度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并认为即使在轮廓高度不服从正态分布时,蜂高也 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这一结论在接触热阻模型中被广泛采用口埘。但是不同模型的计算结 果往往差别很大¨J,因此有学者认为轮廓高度服从正态分布,峰高不服从正态分布14】。 传统的接触热阻模型均假设表面轮廓高度(或峰高)服从某种函数分布(如正态分 布),采用表面粗糙度统计参数(如均方根高度、平均曲率半径、平均斜率等)来评价 接触表面的形貌特征,而接触点数也是通过对分布函数的积分得到ll,L3]。本文的出发点 在于即使表面轮廓高度与峰高不符合某种己知的函数分布,通过计算粗糙度曲线上的每 一个峰(对应三维表面上的凸点)的形变程度、接触半径、单点接触热阻和单点压力, 最终也能得到整个表面的接触热阻和压力。通过研究表明,粗糙度统计特征与峰的评定 标准的选取对接触热阻的计算有直接影响。 2表面轮廓曲线的测量与统计特征分析 2.1实验板的加工与测量 实验板材料为不锈钢304和铜1-162。采用中科院北京科学仪器研制中心研制的 SRAT-1型表面粗糙度自动测量分析仪,其测头直径为2岬,晟小采样间隔为1.251.tm。 按照国家标准测量每块实验板的粗糙度参数,并在每块实验板上测量4条表面轮廓 曲线,共测得85条曲线。利用小波变换对轮廓曲线进行滤波,提取粗糙度曲线。 22统计结果与分析 对所有粗糙度曲线的轮廓高度分布进行了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其中只有1条粗糙 度曲线服从严格的正态分布。这表明对于一般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曲线的轮廓高度并 不服从严格的正态分布。但是,从分布直方图来看,其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正态性。 为了区别单峰、轮廓峰等概念(见国标GB/T3505--2000),本文把粗糙度曲线上有 可能与其它表面发生接触的峰称为接触峰。本文作者将现有的研究者采用的方法及有关 标准归纳为四种接触峰的评定标准,详见文献[5】。采用这四种接触峰的评定标准,对所 有粗糙度曲线的接触峰高度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评定标准F,对 同一条粗糙度曲线所提取的接触峰的位置与个数并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定量的差别 反映在偏峰度值上。正是由于采用的评定标准不同,造成了人们对接触峰高度分布特征 认识的意见分歧。本文的研究目的即对比不同评定标准在接触热阻模型中的差异。 3接触热阻的计算模型 文献[6】提出了一种计算接触热阻的轮廓离散法,其思路是将接触表面分为若干个子 区域,每个子区域内的凸点具有相同的几何参数、形变参数和接触熟阻。本文提出的接 触热阻模型采用了相同的形变假设,而根本不同在于引入了每条粗糙度曲线的统计特 征,并把凸点与接触峰相关联,通过计算单个凸点的几何参数、形变参数以及接触热阻t 最终得到总的接触热阻和压力。 3.1单点计算模型 假设单个凸点与理想光滑平面相接触。采用半球接触模型,接触热阻计算公式为“J: 碍 =出崛 式中,口为接触半径(m):b为凸点曲率半径(m);^,为当量热导率(w/m·K)。 单个凸点的形变模型与其形变量的大小有关。根据接触力学理论,形变过程中存在 最大弹性形变J,和最小塑性形变62,计算公式如下: 和6.717娶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