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重点.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造地质学重点

构造地质学重点 1、 构造地质学研究方法和研究 研究方法:主要为反序法,即根据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及规律反寻其成因,进而去讨论地壳运动的规律,即“将今论古”。 在对某一构造进行实际分析时,往往包括了如下方面的研究: 空间方面:主要研究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分布规律与组合形式。 时间方面:主要研究地质构造的形成顺序与演变。 成因方面:主要研究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及其发育的地质条件。 具体包括: 1、最基本的方法:野外观察、地质填图、编制有关图件、构造要素测量等。——最传统、最有效,但有局限性。 2、室内研究:借助手段:如显微镜、电镜、计算机等。 3、物探技术:如钻探、坑探、地震、遥感技术(航片、卫片)等。——更深更广。 4、模拟实验:(利用相似原理) 利用泥巴、石蜡、沥青等,按一定比例作成各种试件,设置一定边界条件,施加一定的力观察其变形方式、应力分布等特征,和实际情况相比较。 应注意:自然界受多种可变因素影响,与实验条件存在差异,不可能完全模拟。 5、历史分析:主要据地层间不整合接触关系及各种构造成因联系和交接、叠加关系,并结合沉积岩相、厚度、岩浆活动等方面资料、同位素年龄资料,综合分析,以了解构造形成时代和发育顺序,恢复构造发育历史。 2.从构造地质研究发展史谈当今的地壳构造观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为本世纪六十年代前,第二阶段为六十年代至今。两个阶段的地质学家对地壳构造的形成和地壳运动的规律有截然不同的认识。 1)、六十年代以前的地壳构造观(传统或经典的地球构造观) 19世纪中到后半叶,美国学者J.Hall(1859)和J.D.Dana(1883)根据他们对世界著名的阿巴拉契亚造山带的研究,提出了垄断地质学界近一个世纪的槽台学说,在这个学说的影响下,人们普遍认为,地壳运动的方式是以升降运动为主,由此而给人们的印象是,地壳构造是由于升降运动引起的quot;一刀一刀向下切quot;的陡倾断层为主。 2)、六十年代至今的地壳构造观(现代构造观) 认为 地壳运动是以水平运动为主,不同的构造向下要终止在不同的近于水平的软弱面上。从而引出:地球的圈层构造、薄皮构造的概念。 20世纪初(A.J。Wegener,1912《大陆的生成》,1915《海陆的起源》)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 六十年代初(H。H。Hess,Dietz,1961)海底扩张的提出 六十年代中期(Wilson,1965)转换断层和板块构造理论的提出 20世纪后半叶的COCORP计划、逆冲推覆构造、剪切带和伸展构造研究等 3. 层理:沉积岩中最普遍的一种原生构造,其包括层面以及通过岩层的成分、粒度、结构、胶结物结构和颜色等特征在剖面上的突变和渐变所显示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可为平行层理、波状层理和斜层理。 4、层理的识别标志 ①、岩石的成分变化:在成分比较单一的巨厚层岩石中,要注意找成分特殊的夹层。 ②、岩石的结构变化:根据沉积学原理,不同粒度和不同形状的颗粒总是分成堆积的。 ③、岩石的颜色变化:在成分单一,颗粒较细,层理隐蔽的岩石中,如颜色不同的夹层或条带,也可以指示层理。 ④、岩层层面上的原生构造(如波痕、底面印模、暴露标志等均可作为层理的识别标志)。 5、利用沉积岩的原生构造来鉴定岩层的顶、底面 1、斜层理:斜层理是由一组或多组与主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利用斜层理来判别岩层的顶、底板时,其判别特征是:每组细层理与层系顶部主层面成截交关系,而与层系底部主层面呈收敛变缓而相切的关系,弧形层理凹向顶面。 2、粒级层理:粒级层理又称递变层理,其特点是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逐渐变细,如底部是砾石或粗砂质,向上可递变为细砂、粉砂,以至泥岩。部分时候,可能有反粒级层理。 3、波痕:波痕有很多种,能用来指示岩层顶底板的主要是对称型的浪成波痕。浪成波痕由尖棱状的波峰和园弧状的波谷组成,利用波痕来判别岩层的顶底板时,其判别标志是:尖棱状的波峰指示岩层的顶板,而园弧状的波谷则指示岩层的底板。 4、层面上的暴露标志 ①、泥裂:是未固结的沉积物出露水面,失水干固是,因收缩而形成与层面大致垂直的裂缝。泥裂是层面构造成网状、放射状或不规则的分叉状裂缝,在剖面上一般呈V字型,被上覆沉积物充填时,其充填层的底面成为脊形印模。无论是楔形裂缝还是脊形印模的尖端均指向岩层的底面,即指向老地层。 ②、雨痕、冰雹痕及其印模 是雨点和冰雹落在湿润而柔软的泥质或粉砂质沉积物上,冲打出圆形和椭圆形,边缘略高于沉积物表面的凹坑。两种凹坑形成后又被上覆沉积物充填掩埋,成岩之后,遂在岩层的顶面留下凹坑。而在上覆岩层形成圆形和椭圆形瘤状突起的印模。凹坑总是分布在岩层的顶层,印模则出现在岩层的底面 5、冲刷面:固结或半固结的沉积物,在露出水面或在水下时,因流水的冲刷在沉积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