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乡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困局及动因.doc

中原经济区乡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困局及动因.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原经济区乡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困局及动因

中原经济区乡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困局及动因【摘要】 中原经济区目前存在着乡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乡村金融机构支农功能减弱、金融服务创新落后、乡村信用环境较差、法律环境不完善、金融监管渠道不畅、行政力量干预失当、乡村金融市场化程度低等乡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和困局,严重制约着乡村金融的供给。其原因主要有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乡村金融生态种群难以培育形成、各级政府的过度干预、人力资源开发滞后、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乡村金融 生态环境 困局 动因 中原经济区已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并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中原经济区乡村金融供给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原经济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辖区,因而河南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许多方面,河南省的发展实际可以代表中原经济区的总体发展情况,因此,可以选择河南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代表中原经济区情况的相关研究。 一、乡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标准 乡村金融生态是指乡村的各类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通过分工合作与竞争形成的动态平衡系统。乡村金融生态环境是乡村金融主体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法治、信用、市场、制度、政策等要素综合构成的基础条件。乡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金融支农的效果及乡村的经济发展。对乡村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有一个明确的判断依据和评价标准,可以为发现问题、有效治理乡村金融生态环境提供依据。 1、乡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稳定程度 经济决定金融。一个地区乡村经济的发展决定着该地区乡村金融的发展阶段、发展结构和发展规模。评价一个地区乡村区域的发展情况可以从产业结构、经济规模、农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等指标来考察。反映一个地区乡村区域经济的稳定程度,可以从经济增长速度及其波动、通货膨胀率等指标来衡量。 2、乡村信用的健全程度 信用环境包括非正式的内在信用制度(信用文化)和正式的外在信用制度两个方面。信用文化是指社会公众的信用道德、信用意识、信用观念及由此产生的信用氛围,它是经过长期积累起来的,其核心是诚信问题。外在的信用制度包括信用法律法规体系、信用评级、征信、担保、公证等方面的制度和由此产生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它与信用文化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对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金融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及执行情况 金融法律法规建设的影响着乡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有序性、稳定性、平衡性和创新能力,完善的金融法律法规可有效保护债权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打击和制裁非法金融行为,使社会树立诚信意识和道德规范。法律环境包括法律法规是否健全和在实践中是否得到执行两个方面。与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大致包括对各类金融活动本身、对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和个人以及对监管主体做出的行为规范等三个方面。完善的金融法律法规及良好的执行情况是乡村金融生态具有发展空间的基础和保障,是乡村金融有效支持乡村经济发展并与之良性互动的前提条件。 4、地方政府对乡村金融活动的管理方式 对处于内陆地区的河南省来说,地方政府是一个能量很大的市场主体,其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乡村金融。地方政府对乡村金融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乡村金融活动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深度;二是是否尊重乡村金融活动当事人的自主经营的权力。地方政府对乡村金融活动有效的管理方式标准应该是:管理方式与乡村金融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对金融活动的介入与金融机构自主经营的要求不相冲突,能依法进行金融监管。 二、中原经济区乡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困局 1、乡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 (1)农业生产效率依然较低。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广大农户以自给性生产为主,出售剩余产品为辅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农作物的收成受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农业生产风险无处不在,具有明显的弱质性特征。因农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较低等原因,导致种植业占农业的比重高、粮食占种植业的比重高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低的“两高两低”现象突出。从数据上分析,2010年河南省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全国的83.5%,同期河南省第一产业产值(3258.1亿元)占全国(40533.6亿元)的8.03%,而乡村人口占全国的9.05%,农民人均产出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农民的收入水平依然偏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河南省乡村经济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尤其是近几年农民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但是,农民增收的基础比较薄弱,增收的渠道单一,缺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农民因病返贫、因灾返贫的现象突出。2010年,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524元,是同期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的93.3%,是同期河南省城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