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历史对话课堂教学实践
初中历史对话课堂教学实践一、保持探索的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课堂将会丧失灵气,学生又怎么会喜欢呢?而很多人认为对话课堂的教学就是要开展小组讨论、演讲等方式,所以课堂上经常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讨论几分钟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这种方式表面上很活跃,但仔细观察问题存在不少,不仅小组成员间机会不均等,还有很多小组成员在闲聊,活动时间不充分等等,导致讨论最终草草收场。
把握对话的时间和难度。过易或过难的问题都会使学生感觉无趣,只有难易恰当才能激发对话的兴趣,问题设计要注重个体差异,并给予足够的阅读和思考时间,体现层次与梯度。例如在本课历史法庭第一环节“罪名一:皇权集于一身”中,通过展示《史记1:秦始皇对“丞相车骑很多”这一现象,持何态度?那位“宫中人”做了什么事?问题2:看到丞相“养活车骑数量”,秦始皇为何大怒?他为何要杀掉所有在场的人?问题3:这个小故事反映出什么问题?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所以第1、2问设计得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就解决了,第3问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材料能力,并根据实情做出符合逻辑的判断。把问题解决后,引入“被告自辩”,展示郡县制和乡土史南越国的介绍,学生结合学习知识和自身体验开展郡县制与分封制两者区别的激烈探讨,并辨析郡县制的推行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话课堂教学中重视差异,尽可能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的机会,做到集思广益。例如从本课中播放一段截取自纪录片《复活的军团》3分钟的视频片断,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问题: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勇猛?该视频不仅包含了秦朝军队的大致介绍,而且生动地诉说了军队形成的成因。当画面定格在规模雄大的军队阵容时,学生震憾了,每个同学都畅所欲言地表达他们的感受。
二、保持开放的态度
为了不拘泥于课本教材,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原始解读,每节课最后五分钟我都会把首先提问权给学生,鼓励学生针对下一课说说他们想要了解什么。例如在本课前学生有的说“想了解一下秦始皇是什么样的?”有的说“想知道秦始皇还没当皇帝之前的经历”,有的说“想认识秦始皇时期老百姓的生活是如何的”,想法千奇百怪。结合他们的兴奋点,在本课的导入部分展示材料1:尉缭的原话“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和材料2:翦伯赞在《秦汉史》中说,“假如他多少有些母亲的遗传,他应该是一位英俊而又漂亮的青年。”通过材料描绘这个历史人物,思考为什么历史上对他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说法。再展示材料3:范文澜《中国通史》中的一句话:“秦朝是短促的朝代,但又是极重要的朝代。秦始皇是暴虐的皇帝,但又是对历史有巨大贡献的皇帝。秦是文化的摧残者,但在某些方面又是先进者。”继而提问:“为什么著作中对这些人和事有这么矛盾的描写呢?”在这个问题抛出之后,我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本课的内容。在本课基本内容了解后,把这个问题再次提了出来,学生纷纷在原来知识体验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挖掘探讨。
三、注重意外的出现
在历史法庭第三环节“罪名三:禁锢思想”中,展示学生漫画《焚书坑儒》,“被告自辩”中展示秦始皇统一文字和货币等措施,让学生代入原告和被告的身份思考两者的利弊。在讨论统一货币用途时,亦有同学延伸到欧元货币的使用,以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感受历史。在历史法庭第四环节“罪名四:劳役繁重”中,展示诗句“吾家有三儿: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并结合秦国人口饼状图和学生漫画,让学生体会秦朝苛税制度的残暴。“被告自辩”中展示长城图片,体会长城的历史使命。可在展示长城图片时,意外发生了,有同学忽然问起“图片上面展示的长城,哪边是关内?哪边是关外?”学生们马上再次兴奋起来,开展积极的对话与探讨。借助这些课堂小意外的出现,学生把现实生活中的体验转化到历史学习过程中。
责任编辑 邱 丽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