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地质隧道施工处理.ppt

  1. 1、本文档共1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良地质隧道施工处理

③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监控量测断面按下表的要求布置。 围岩级别 断面间距(m) Ⅴ~Ⅵ 5~10 Ⅳ 10~30 Ⅲ 30~50 Ⅱ 视具体情况确定间距 ④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可参照下列图表。 一 般 地 段 特 殊 地 段 全断面法 一条水平测线 台 阶 法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 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 分部开挖法 每分部一条水平测线 CD或CRD法上部、双侧壁导坑法左右侧部,每分部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其余部分一条水平测线。 地 段 开挖方法 拱顶下沉量测和净空变化量测的测线布置示意图 a)拱顶测点和1条水平线示例;b)拱顶测点和2条水平线、2条斜测线示例; c)CD或CRD法拱顶测点和测线示例;d)双侧壁导坑法拱顶测点和测线示例 ⑤监控量测频率 监控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 监控量测频率 (0~1)B 2次/d (1~2)B 1次/d (2~5)B 1次/(2~3)d 2大于5B 1次/7d 1)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监控量测频率 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 2)按位移速度确定监控量测频率 位移速度(mm/d) 监控量测频率 ≥5 2次/d 1~5 1次/d 0.5~1 1次/(2~3)d 0.2~0.5 1次/3d <0.2 1次/7d 5、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位移管理等级 管理等级 距开挖面1B 距开挖面2B 应对措施 Ⅲ U<U1B/3 U<U2B/3 正常施工 Ⅱ U1B/3≤U≤2U1B/3 U2B/3≤U≤2U2B/3 综合评价设计、施工措施,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工程对策。 Ⅰ U>2U1B/3 U>2U2B/3 暂停施工,采取相应的工程对策。 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U为实测位移值。 ①最大位移判断法 类别 距开挖面1B 距开挖面2B 距开挖面较远 允许值 65%U0 90%U0 100%U0 注:表中B为隧道开挖宽度,U0为极限相对位移值。地表沉降控制基准应根据地层稳定性、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要求分别确定,取两者最小值。 位移控制基准 围岩级别 隧道埋深h(m) h≤50 50<h≤300 300<h≤500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 Ⅴ 0.20~0.60 Ⅳ 0.10~0.50 0.40~0.70 0.60~1.50 Ⅲ 0.20~0.70 0.50~2.60 2.40~3.50 Ⅱ 0.30~1.00 0.80~3.50 3.00~5.00 拱顶下沉(%) Ⅴ 0.01~0.05 0.04~0.08 Ⅳ 0.01~0.04 0.03~0.11 0.10~0.25 Ⅲ 0.03~0.07 0.06~0.15 0.10~0.60 Ⅱ 0.06~0.12 0.10~0.60 0.50~1.20 跨度B≤7m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 围岩级别 隧道埋深h(m) h≤50 50<h≤300 300<h≤500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 Ⅴ 0.01~0.03 0.01~0.08 Ⅳ 0.03~0.10 0.08~0.40 0.03~0.60 Ⅲ 0.10~0.30 0.20~0.80 0.70~1.20 Ⅱ 0.20~0.50 0.40~2.00 1.80~3.00 拱顶下沉(%) Ⅴ 0.03~0.06 0.05~0.12 Ⅳ 0.03~0.06 0.04~0.15 0.12~0.30 Ⅲ 0.06~0.10 0.08~0.40 0.03~0.80 Ⅱ 0.08~0.16 0.14~1.10 0.80~1.40 跨度7m< B≤12m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 围岩级别 隧道埋深h(m) h≤50 50<h≤300 300<h≤500 Ⅲ 0.10~0.30 0.20~0.50 0.40~1.20 Ⅳ 0.15~0.50 0.40~1.20 0.80~2.00 Ⅴ 0.20~0.80 0.60~1.60 1.00~3.00 跨度B>12m隧道周边允许位移相对值参考表(%) ②位移变化速率判断法 净空变化速率持续大于1.0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系统;净空变化速率持续在0.2~1.0mm/d时,应加强观察,做好加固围岩的准备;当净空变化速率小于0.2mm/d时,围岩达到基本稳定。在高地应力、岩溶地层和挤压性围岩等不良地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判断标准,防止结构突然失稳或破坏。 ③位移速率变化趋势判断法 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围岩趋于稳定状态; 围岩位移速率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