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八都-海上丝绸之路上神秘古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廿八都-海上丝绸之路上神秘古镇

廿八都:海上丝绸之路上神秘古镇浙江省西南的江山市,与相邻的福建省浦城县之间,有一条绵延120多公里的山道,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仙霞古道”。仙霞古道是唐代以来京(城)福(州)重要的一段官道,是“海上丝绸之路”内延伸的重要陆上运输线。 古道原本因战事而开辟,是军事要地,后又成为繁盛的商业运输之道,如此独特的历史地位,孕育了丰富奇特的文化现象,廿八都就是古道上一个谜一般的古镇。今天,被现代化尘封了许久岁月之后,廿八都依然像一颗夜明珠,闪烁着神秘和迷人的光彩。 军事重地兼商贸华埠 廿八都的独特地位,与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关联。她处于浙、闽、赣三省交界点,有“鸡鸣三省”的称谓。她是一小片开阔的谷地,但倚着险峻的仙霞山脉,素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在没有公路和现代交通工具之前,这样的地方,自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说古镇,不得不说仙霞古道。对仙霞古道的开辟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是唐代黄巢起义军所开辟,另一种认为是汉武帝击闽越时开辟。江山博物馆副馆长姜江来,通过考证,认为黄巢起义军开辟更为可信。史书《新唐书“因刊山开道七百里,直趋建州。”说的就是当年黄巢起义军攻克江西波阳、上饶,攻安徽宣城不克,转战浙东,自衢州经江山,刊山开路穿越仙霞古道,一直到达福建省的建瓯。 1100多年前,黄巢起义军留下了从浙西进入福建唯一的仙霞古道和著名的仙霞岭险关。从此四周关隘拱立、大山重围的廿八都成了历代屯兵扎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军事意义上的屯兵重地,日后逐渐成为繁华商埠。到了明清时期,仙霞古道已经成为商旅要道,海上丝绸之路的陆路延伸线,溯钱塘江而上的船只装载着来自江、浙、皖的布匹、日用百货到江山的清湖码头靠岸,然后转陆路,由挑夫肩头的扁担挑往闽、赣。从闽、赣来的土特产也要到清湖装船运往金衢沪杭各地。廿八都作为过往货物中转的第一站,一个必经的交通枢纽,迅速成为三省边境最繁华的商埠。鼎盛时期,商行店铺、饭馆客栈布满了整条鹅卵石铺就的大街,日行肩夫,夜歇客商,南来北往人熙熙攘攘,富足热闹了数百年之久。 一直到上世纪30年代,随着公路的开通,汽车的出现,廿八都热闹的光芒无法挽回地开始暗淡下来。但千百年来,外来客商和驻军退役官兵等,纷纷在此定居,廿八都逐渐成了一个移民古镇。 方言王国、百姓古镇、 民居民俗大观园 走进廿八都,你会发现这个山区古镇,和其他“户藏烟铺、家具画船”的江南水乡古镇相比,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她精致又厚重,甚至带有几分神秘。东西南北相互交融的外来文化在廿八都汇聚,经过千年的相互同化和扬弃,形成奇特的“文化飞地”现象。 廿八都区区4000人口,却繁衍生息着142种姓氏的居民,交流着13种方言,民俗风情非常奇特,因此被称为“百姓古镇、方言王国”。83岁的杨庆山老人,解放前师范毕业,在廿八都小学当教师直到退休。这一辈子他一直醉心研究当地文化,被人称作“廿八都活字典”。他说:“廿八都的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在一起讲官话,回到家讲家乡话。”杨老师说的所谓“官话”,是廿八都老祖宗留下来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听起来像当地13种方言的结合体。这种“官话”与江山市本地语言不怎么搭界,但廿八都的人都听得懂。可以说,“官话”就是廿八都的普通话。在家里,杨老师讲方言;去学校,则用“官话”上课。杨老师有两个好友,一个祖籍江西广丰,一个祖籍福建蒲城。仨人在一起聊天,各用家乡话,但没有交流障碍。“我一天要说四种方言,也算懂几门外语了。”杨老师说。 除了姓氏语言,廿八都还奇迹般地保存了大批风格各异的古建筑。浙式木雕、屋脊,徽式砖雕、马头墙,赣式的檐椽,闽式的土墙,静静地立在墙头,见证着廿八都曾有的辉煌。极具代表性的36幢民居,11幢公共建筑,沿着山谷间的枫溪铺展,形成了近两公里长的明清古街。伸出街面的屋檐,高高的马头墙,雕刻得玲珑精致的门楼,行走其中,你会以为置身原汁原味的“民间古建筑博物馆”。“我不知道江南古镇里,还有哪个地方像廿八都那样成片成群,整条街整条胡同,保存着如此完好的明清古建筑。”作家汪浙成如是感叹。 与民居一样丰富的是民俗。古镇居民至今守护着祖先遗留下来的对山歌,跳民舞,跑旱船,闹花灯,剪花纸,牵木偶,踩高跷,滑石头等奇特的民间艺术。历史形成的移民现象,使廿八都的民风、民俗更传统,更淳朴,带有几分古战场遗风,具有“异域”色彩。 移民地的秉性,让古镇更具包容和传承。在民居的墙上,你还可以读到许许多多的故事:从几百年前留下的对联,到百年前的“止咳保肺片”等商业广告,直到人民公社、“文革”时期残存的打油诗等,从古到今,廿八都几乎完整地保留了每个时代的社会胎记。 如此文化现象,专家称其为“全国罕见,浙江第一”,“天然民俗博物馆”,文人誉为“文化飞地”、“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2007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