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钦北区一起炭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docVIP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一起炭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一起炭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一起炭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关键词】 炭疽; 流行病学 1998年9月18日,钦州市钦北区长滩镇连丰村公所发生了1例炭疽病,疫情发生后,钦州市钦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卫生院迅速组织人员赴疫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理,使疫情得到了控制,未扩散流行。现将本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9岁,家住长滩镇连丰村公所九队。1998年9月12日,家人疑患者有癫痫病,到本村卫生室就诊,医生按家属要求给予患者抗癫痫药(癫痫宁);9月18日出现全身性皮疹,9月19日出现高热达40 ℃,9月20~21日到乡卫生院就诊并住院,按过敏性药疹治疗无效;9月22日到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以过敏性药疹入院。患者既往及家族无过敏史。入院体查:T 37.8 ℃,BP 105/75 mm Hg。急性病容,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双眼水肿,分泌物多,结膜充血,耳廓水肿,唇周皲裂溃烂,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皮肤可见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以面、颈、胸、腹部为多,间有浅溃疡和水疱,无痛痒;心、肺、腹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生化均正常。9月28日由市二医院取检皮肤分泌物培养出炭疽杆菌,确诊为皮肤炭疽。患者确诊前按过敏性药疹治疗,确诊后治疗措施:按传染病隔离患者;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对症治疗和局部处理。间隔5 d,经2次皮肤分泌物病原培养阴性,于10月9日痊愈出院。 2 流行病学调查 病家独户居住于一小山丘上。经兽医部门现场调查鉴定:病家所饲养的两头猪健康;该自然村无家畜炭疽流行。患者病前一直在校上学,无外出史及可疑的接触史。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调查证实:患者所在班级、学校及自然村,均无明确或可疑的传染线索。 3 防疫措施 9月28日,钦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派员赴疫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制订防疫措施。划定病家为疫区,并实行严格的封锁管理;用20%漂白粉澄清液对病家进行了严格的终末消毒,包括患者用过的物品、排泄物污染的场所、畜栏等;对病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12天,至10月12日,无二代患者及病畜发生便解除封锁;因地制宜,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4 讨论 4.1 误诊原因分析 炭疽病中以皮肤炭疽最多见,占98%,发病以夏秋季为多,人普遍易感。病变多在于手、面、颈、肩等外露部位,具有黑痂、浅溃疡、周围水肿、疼痛不显著的特点[1]。但病初皮疹仅表现为红色斑、丘疹,极易与其他皮疹相混淆。本例患者自乡卫生院到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止,被误诊误治长达9天。误诊原因:(1)思路狭窄,对病情缺乏全面的分析和综合的判断。因患儿的皮疹是在服他药后才出现的,这显然是一个偶合的假象,加上患儿血常规、生化检查均正常,无淋巴结肿大,使临床医生思维被局限,这是导致本例误诊最主要的原因;(2)无显著的流行病学特征,使临床医师放松警惕性,忽视早期病原学的诊断;(3)对本病认识不足,缺乏临床诊断经验。炭疽病在钦州市极为罕见,已有10多年无病例发生。本病例从乡镇卫生院到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皮肤科医师的会诊,均未能抓住患者皮疹的一些特点,作出早期正确的诊断,因此误诊,不但错过了患者最佳的治疗时机,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4.2 传染源 由于本例无明确或可疑的传染源,因此,估计传播途径如下两种可能性最大:由父母赶圩直接或间接接触病源,然后传播给患者;患者在校被间接传播感染。 4.3 治疗 由于及时对疫点进行封锁及消毒,对患者实行隔离治疗,对病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等一系列严格的防疫措施,使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无续发患者发生,说明“早、严、实”的防疫措施,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4.4 防止误诊的措施 加深本病知识的学习,熟悉掌握其早期临床特点;要树立唯物辩证的观点,拓宽视野,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变经验思维为理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浙江医科大学.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61-264. (收稿日期:2010-12-14) (本文编辑:郎威)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