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密度电法的进展与展望-物探与化探
第36卷第4期 物 探 与 化 探 Vol.36,No.4
2012年8月 GEOPHYSICAL&GEOCHEMICALEXPLORATION Aug.,2012
高密度电法的进展与展望
严加永,孟贵祥,吕庆田,张昆,陈向斌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摘 要:高密度电法是浅层地球物理勘查的主要方法之一。文章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总结了高密度电法近十几年来
的进展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目前主流高密度电法仪器的性能进行了对比,认为高密度电法仪正朝着多通道、多
①
参数、多功能、大功率的趋势发展; 高密度电法工作环境已从地表测量发展到水上、水下和跨孔测量,并对后三种
②
测量方式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高密度电法将实现全天候环境下的测量; 在对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方法和反演
③
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四维反演的理论和应用实例进行了阐述,认为四维反演将在各类监测项目中发挥重要
作用; 分类总结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应用领域。结果表明:随着探测深度、观测精度的提高和观测形式的多样
④
化,高密度电法应用领域将更加宽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浅层地球物理勘查;高密度电法仪;四维反演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12)04-0576-09
高密度电法(electricalresistivityimaging,简称 (偶极装置ABMN)和 装置(微分装置AMBN)。随
γ
ERI)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阵列电法探测 后,我国学者倡导使用“联合三极测深”装置,并引
思想,英国学者Johansson博士设计的电测深系统实 入比值参数T、 和G,拓宽了资料定性解释的手段。
λ
[1]
际上就是高密度电法的最初模式 。在高密度电 罗延钟在此基础上,建议采用“双向三极梯度装置”
法研究初期阶段,电极排列方式主要是温纳、偶极、 (即正向和反向三极“梯度装置”的组合电极装置),
微分三种类型,随后日本为适应山地工程的需要,在 并研制出用此电极装置的观测结果计算除电位装置
设计和技术实施上采用了先进的自动控制理论和大 以外的其他电极装置的视电阻率数据处理和成图软
规模集成电路。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地质计 件系统。到90年代初期,长春科技大学成功研制了
测株式会社借助电极转换板实现了野外高密度电阻 由高密度工程电测仪和程控多路电极转换器的数据
率法的数据采集,成功实现了电极自动“切换装 自动采集系统,使该项技术在国内达到了实用化程
置”,使高密度电法实现了全面自动化,但是由于整 度。其后,电极转换开关也实现了由机械式向单片
体设计的不完善,这套设备没有充分发挥高密度电 机控制的改进。现在,国内高密度电法仪电极转换
法的优越性,所以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20世 开关己具有机械式、电子式、分布智能式等多种形
纪9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其优点 式,其中,多道并行分布式高密度电法系统具有中国
才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由 自己的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原先的三种电极排列方式发展到施伦贝格、联剖、环
1 原理与特点
形二极等十几种,使高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