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电子提单的应用与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际贸易中电子提单的应用与探析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国际贸易中电子提单的应用与探析 专业名称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生姓名 郑 勇 指导教师 王维新 毕业时间 2015年6月 毕业 任务书 一、题目 国际贸易中电子提单的应用与探析 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在电子商务如火如茶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世界范围的航运业内,原有的提单制度越来越不适应行业的迅猛发展,改革提单制度的呼声不绝于耳,有人甚至提出废除提单。然而,结果是今天提单不仅没有废除,反而出现了以电子数据为载体传输信息资料的新形式—电子提单,并且被很多人看作将引导提单走出困境的一抹曙光。近年来,随着航运技术的发展,缓慢的流转速度,高昂的单证处理成本,以及提单欺诈的高风险,传统提单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航运业的发展,对提单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电子提单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功能分析、描述性研究、信息研究法等方法对电子提单的定义、功能、产生及其优势、安全性和法律效力以及运作方式和发展前景进行研究,综合运用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研究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及实证研究;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通过论文写作,得出符合实际且有操作性的相关策略和建议;完成外文翻译任务。 主要技术指标 独立完成;观点正确;主题鲜明,论据充分,基本理论与实际资料运用恰当;结构完整,框架合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语句通顺,用词准确;论文格式符合本科生学位论文体例要求,篇幅在12000字以上。 四、进度和要求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16周布置论文选题范围,开始选题、收集资料、课题调研。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1周:确定论文题目,撰写开题报告; 2~3周:完成开题报告; 4~5周:根据开题报告拟定的研究内容进一步收集资料、调研并分析,明 确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拟定提纲; 6~12周:撰写论文初稿; 13~14周:论文修改、定稿; 15 周:准备答辩; 16 周: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 [1]张敏.彻底搞懂提单[M].中国海关出版社,2009 [2]李烨.承运人无单放货之责任及其在《鹿特丹规则》下的新发展[M].华 东政法大学,2014 [3]刘云妹.实际承运人无单放货责任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2012 [4]Anastasia Pagnoni,Andrea Visconti. Secure electronic bills of lading: blind counts and digital signatures.[J].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2010 [5]王蕾.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归责问题研究[M].复旦大学,2012 [6]王妤,李剑,张鸥.论海运保函的法律效力[J].电子制作,2014(24) [7]王洋.电子提单法律问题研究[M].大连海事大学,2010 [8]高远.论《鹿特丹》规则下的提单控制权[M].华东政法大学,2014 . 学生 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 系主任 ___________ 摘 要 ABSTRACT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shipping and trade,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bill of lading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industry, electronic bill of lading emerged and rapidly developed in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 many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have also formulated relevant laws to regulate a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bills of lading. But it is undenia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