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词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言学概论-第四章词汇

2.词义的缩小(specialization) 词义的缩小指词从原先表达外延较宽的概念缩小到表达外延较狭窄的概念,即由普遍意义缩小为特定意义,包括从泛指意义转为特指意义、从抽象意义到具体意义,或是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宫: 古代泛指房屋。《说文》:“宫,室也。” 现代汉语中,“宫”一般指身份尊贵的特殊人群所居住的房屋,如“宫殿”、“皇宫”、“后宫”,也指人民活动或娱乐用的房屋的名称,如“文化宫”、“少年宫”等。 瓦: 古代是陶器的总称。《说文》:“瓦,土器已烧之总名。” 现代汉语“瓦”指铺房顶用的建筑材料,一般用泥土烧成。 妃: 古代指配偶,主要指女性配偶。《说文》:“妃,匹也。” 现代汉语“妃”专指皇帝的妾以及太子、王、侯的妻。 诏: 古代指告诉。《说文》:“诏,告也。从言,从召,召亦声。” 现代汉语“诏”专指上告下。 肥: 古代指人畜肥。《说文》:“肥,多肉也。” 现代汉语“肥”专用于指畜肥。 deer:原义:animal and beast,现义:专指鹿。 wife:原义:women,现义:妻子。 girl:原义:children,现义:女孩儿。 stink:原义:指任何一种气味,现义:臭气。 shroud:原义:泛指衣服,现义:寿衣。 hospital:供旅游者休息、娱乐的场所,现义:医院。 3.词义的转移 词义转移指在词义的发展过程中,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也就是说,词原来的意义产生了变化而成为一种新的意义,词义发生了本质变化。 汤:《说文》:“汤,热水也。”现代指以汁水为主的一种副食品,如鸡蛋汤、菜汤之类。 狱:古代汉语指诉讼,现代汉语指监狱。 史:《说文》:“史,记事者也。”古代指一种文职人员,后来专指记事的人。现代汉语“史”主要指历史。 兵:古代汉语指兵器,现代汉语指士兵。 bribery: 原义:“给乞丐的残羹剩饭” 现义:“行贿,受贿” economy: 原义:“家庭料理” 现义:“经济” (1)词义轻重变化→词义转移 “诛”: 古代指责备、谴责,《说文》:“诛,讨也。” 后引申为惩罚,现代汉语指杀戮。 “诬”: 古代指说话夸大其实,《说文》:“诬,加也。” 后引申为欺骗。现代汉语指捏造事实冤枉人。 (2)词义色彩变化→词义转移 褒义→贬义 “爪牙” 古代指“得力助手”。《国语·越语》:“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现代汉语指“替凶恶的人跑腿的人”。 “衣冠禽兽” 明朝官员的服饰规定,文官官服上绣禽,武官官服上绣兽。因此在明代中期以前,用这个词是恭维某人长得有官相。 明代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当官的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文官武将声名狼藉,“衣冠禽兽”一词遂成了贬义。 “小丑” 本来指地位低下或政治上很不重要的人物,中性词。 现代汉语指“小人”,贬义词。 贬义、中性→褒义 “深刻” 古代指严峻苛刻,《史记·酷吏列传》:“是时赵禹、张汤以深刻为九卿矣。” 现代汉语指深厚、深切透彻。 executive 原指“一般执行者”,中性词。 现指“行政官员,高级首脑”。 第四章 词汇结束 3)现代汉语的一些词,日语、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都使用,而且意义也基本相同或相近,这些词就不能作为借形词,而应看作是本民族传承词。 法律: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护执行的行为规则 《庄子·徐无鬼》:“法律之士广治。” 《史记·李斯列传》:“二世然高之言,乃更为法律。于是群臣诸公子有罪,辄下高,令鞠治之。” 《晋书·贾充传》:“今法律既成,始班天下,刑宽禁简,足以克当先旨。” 机械:利用力学等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庄子·天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 晋代陆机《辩亡论》:“昔蜀之初亡,朝臣异谋,或欲以积石以险其流,或欲以机械御其变。” 宋代苏轼《东坡志林·筒井用水鞴(bèi)法》:“凡筒井皆用机械,利之所在,人无不知。” (2)借词的特点 1)借词与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接触、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有密切的关系。 汉语外来词的历史 远古时期:夏商春秋战国→中东、南亚次大陆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梵语[svāti])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离骚》 华夏民族→古代百越民族 笔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里说:“笔,秦谓之笔。……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 不律[pl] ≡南岛语bulut(纤维、软毛) ≡印尼语balut(涂抹) 先秦两汉时期→西域、欧洲国家 China ≡秦(Cin) →梵文Cina “文物、思维、智巧” →拉丁语sin?,希腊语Thin→英语China 梵文“支那”(Cina)、 震旦”(Cinisthāna/Chinistan) →China(中国) 汉代:西域借词 胡:“匈奴”的另一音译 单于/善于:匈奴君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